接受采访时,岑应笑说,国内大都市的“剩女”问题更为普遍,不知不觉间她竟然成了半路出家的“剩女”专家,“拍香港版时,我自己就是一名剩女,周围又都是同龄段的‘剩女’朋友,聚在一起的聊天话题就是‘怎么可以脱光’。”
接触了那么多单身女性,岑应发现沪港两地的“剩女”竟然有很大差异,“这简直可以当一个社会学题材来研究。”
上海“盛女”要求具体
岑应说,沪港两地的“剩女”有一个共同点——要求高。“可是,上海女生的要求与香港女生相比,那简直是更无与伦比的具体细致。”
面试来报名参加节目的女生时,岑应听到她们最经常说的一句是:“我对男人的要求一点也不高,只要他细心忠心有爱心,脾气好对我好对我家人也要好,大家要有共同兴趣爱好,他要有自己的亮点让我佩服他崇拜他,外貌要顺眼最好儒雅一点,房子车子更不用说了,这是必须的……(以下删去一百字)” 这一番话下来,岑应心里经常暗想——其实,摄像机镜头应该对着我而不是对着她们,因为我的表情会更搞笑一点。
话说回来,其实香港女孩的要求也不低。“不过很多人都是纸老虎,心是软的,若真的找到一个喜欢的,哪怕跟他一起吃苦,她们也是愿意的。到最后买房买车都和男人AA制,共同负担。”
上海丈母娘是“超体”
在找对象这一点上,岑应说不得不提的是上海女生的妈妈,“这个重要角色,也是沪港两地‘剩女’大不同最主要的地方。”
在香港,上一代人基本不参与也不过问子女谈婚论嫁的事儿。家族亲戚忙得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碰面也不好意思多管人家闲事。朋友圈里结了又离的人多的是,大家都会开玩笑地恭喜别人单身,社会舆论对单身女性也不会给很大压力。可是在上海,单身女性能直接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尤其是来自母亲的压力,“不单是催婚,还包括选婿。”
在上海节目的“剩女”面试者中,很多人都谈到了母亲带给自己的压力。有一位女生和母亲一起来面试,谈起5年前因为母亲不喜欢自己的穷男友,最终放弃了爱情,一直单身到现在。“当我们问她,为何5年来都没有碰到意中人,她当场泣不成声。她的母亲大为惊讶,马上问女儿:你是到现在仍在惦着那个男孩吗?女儿不回答。” 岑应直言从那位母亲的脸上看到了既不屑又无奈的表情,“但那位妈妈又重复当年的话说:我是为了你好,如果你真的喜欢他,你就去找他,可是就算你们结婚了,我也不会认这个女婿的。女儿当场哽咽,然后沉默无语。唉,当时我就感到,身为上海姑娘,真的不容易!”
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生活,面对太多的社会压力、世俗眼光,本来纯纯的爱情添加很多杂质,岑应希望在上海的家长有时间不妨看看10集都市婚恋纪录片《盛女,为爱作战》,“希望通过这部片子,能让上一代多了解一下她们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