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度佛教艺术展今在上博揭幕
乐梦融
■观众在观赏印度佛教艺术展展品 本报记者 郭新洋摄
  本报讯 (记者 乐梦融)“圣境印象:印度佛教艺术展”今天起在上海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展览所展出的91件/组文物,较为系统地反映了佛教在印度的缘起、演化和发展,以及佛教文化在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地区广泛传播的过程。本次展览是2014年度“中印友好交流年”的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博物馆和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联合举办。

  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于1814年成立,为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馆内藏品丰富、种类繁多,云集了史前原始时代、孔雀王朝、巽伽王朝、贵霜王朝、波罗王朝、昌德拉王朝、曷萨拉王朝、朱罗王朝等各个时期的艺术精品。其中佛像、佛塔和佛画等佛教艺术品堪称该馆的馆藏特色。 

  本次展览包括分“佛陀传略”“薪火相传”“梵天诸神”和“佛法东渐”四部分,展品以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为题材,用象征和具象手法表现了佛陀与诸神形象的雕塑、漆器、银器、贝叶经和微型佛画,时代自公元前2世纪的巽伽王朝至公元19世纪。这批展品种类齐全、造型多样、工艺精湛、时代跨度大,系统地反映了印度佛教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沿革。

  本次展览集中展出来自巴尔胡特、马图拉、鹿野苑、那烂陀寺等早期佛教重地的代表性雕塑。其中,来自马图拉的“诃利帝与半支迦”浮雕是一件贵霜时期的代表作。作品选用当地特有的黄斑赤砂岩雕刻而成,讲述的是“鬼子母神”诃利帝前世受佛祖慈悲教化的故事。同为贵霜时期代表作的还有一件长幅式浮雕“初转法轮像”,作品细致刻画了佛陀在菩提迦耶悟道后,于鹿野苑初次说法的故事。浮雕中的佛陀结跏趺坐,台座的法轮柱下方一对卧鹿背向而坐,表明该事件的发生地为鹿野苑。作品兼含历史与艺术性,堪称具备宗教艺术特色的经典之作。来自鹿野苑的“佛传故事”浮雕则在一件作品上同时表现了佛陀自降生至入灭的五大事件,分幕式构图体现出笈多艺术的睿智巧思,彰显出被誉为印度文化“古典时代”或“黄金时代”的笈多时期的艺术特色。除了风格迥异、材质有别的精美雕刻之外,展览还特别呈现了一套《般若波罗蜜多八千颂》共计十件贝叶经插页。在佛教般若经中,《般若八千颂》应该是最重要的一部,这组公元11世纪的贝叶经不仅是珍贵的佛教文献典籍,更是难得一见的圣物。

  除上述作品之外,观众还可以通过观赏其他展品了解逾城出家、哑躄本生、须大拿本生、驯服狂象奈拉吉里、舍卫城神变等众多佛传与佛本生故事或传说的详细内容,并有机会观摩欣赏到诃利帝、半支迦、宝藏神、金刚萨埵、度母、摩利支、尊胜佛母、般若佛母等栩栩如生的众神形象。

  展览持续至2015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上海新城区
   第A22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A28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早教沙龙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官员应避免不当介入艺术界
印度佛教艺术展今在上博揭幕
广告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7印度佛教艺术展今在上博揭幕 2014-12-03 2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