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谦虚有境界
颁奖典礼舞台右侧特设的荣誉席充满温馨,让老艺术家能及时入座休息。有趣的是,12位“终身成就奖”颁奖先后是按年龄顺序进行的,由此,75岁的京剧名家尚长荣就成了“小弟弟”,他第一个出场,这位“星二代”说,当年,他父亲尚小云曾给了他八个字“认真演戏,正直做人。”随后,79岁的焦晃、82岁的舒巧……直至最后96岁高龄的钱谷融和百岁老人徐中玉坐着轮椅先后出场。而且,随着获奖者年龄越来越高,观众掌声也随之高涨,充分传递了人们对老艺术家的敬意。
学问深厚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先生既幽默又谦虚地说:“我不是无能就是懒散,从未走出过校门,不是教书就是写作。”融贯古今、著作等身的徐中玉教授也谦虚地说:“感谢大家。我做得不够好,还要继续努力!”他们的话语显示了为人低调、虚怀若谷的文化大家风范。当市委书记韩正走上前俯身亲自给他们送上奖杯时,全场掌声如潮。
风趣幽默显自信
82岁的舞蹈家舒巧登台时说自己有些紧张,原因是以前获得这个奖的是她的老师王元化,这是她十分崇敬的师长、学者、前辈、导师,自己与老师挤在同一奖项中“挺不协调”,有些诚惶诚恐。当观众报以掌声时,她幽默地说:“当老师在天之灵知道学生还是勤奋的,他会宽慰的。我找到台阶下了。”
连环画大师贺友直也一直谦称自己不是艺术家,只是连环画的创作员。这位名作颇多的“获奖专业户”爆料说,他1980年曾去中央美院讲课,大教室内坐着不少画坛顶尖人物,他笑称自己是1937届的,当别人还以为他是鲁艺、美院或是来自巴黎、比利时的留学生时,他却告诉别人自己文凭只是1937年小学毕业,引起哄堂大笑……他的直白幽默尽显艺术大家的文化自信。
感恩城市滋养我
老艺术家们在获奖感言中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和感恩。著名演员奚美娟说:“感谢上海这座城市文化滋养了我,感谢上戏老师当年的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生,感谢生活给了我许多艺术灵感。”作家赵丽宏说了一连串感恩,感恩时代、感恩生活、感恩读者、感恩上海这座伟大的城市……尚长荣更以京剧特有的大嗓门高喊道:“感谢观众厚爱!感恩同行帮助!难忘家人理解!期待民族文化繁荣昌盛、伟大国家国泰民安!”
在24位获奖者中,歌唱家廖昌永是最年轻的,他说:“当年我举目无亲来到上海,是这座城市接纳了我,培养了我。为了感恩,我留在了上海。”他还一口气说出了他的“三个梦想”,即中国歌剧进军世界、国际大赛唱中文歌曲和传承弘扬中国文化,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争先恐后吐心声
由于年迈体弱等身体原因,陆谷孙、黄蜀芹、草婴、徐玉兰、方增先等获奖者都委托家人前来领奖,还有的带来了感言。徐玉兰录了一段获奖感言现场播放:“我仅仅做了一份本分的工作,党和人民给了我荣誉和鼓励。我还想为培养青年出点力。”草婴让妻子带来了他的话:“我只是一棵草,就是为了给黄土地增添一抹绿色。”93岁高龄的秦怡为了能说几句心里话,特地从医院赶来了,她说:“我虽然很老了,但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这种愿望不会消失。”
许多获奖者都在捧奖之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显出不凡的精神境界。作曲家吕其明说:“我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还是希望能为音乐事业的发展多做自己的贡献。”焦晃说:“这个奖其实不是给我个人的,也是给所有在上海坚守话剧创作同行的,我仅仅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书法家周慧珺感叹道:“书法的本意就是写一个大写的‘人’字。”
在电影界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导演于本正说:“上海几代电影人都贡献了他们的才华,相信电影人一定能继承优良传统,为中国电影写下新的篇章。”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