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埃及、叙利亚等中东传统旅游热点国家饱受战争、骚乱、恐怖主义之苦,更多外国游客开始转向相对和平、安定的伊朗体验中东文化。“伊朗就像一座‘安全岛’,这里有文化和美景,没有危险。”伊斯法罕市副市长迈赫迪·贾姆里内扎德这样解释伊朗旅游业的升温。
酒店一房难求
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一大旅游城市。贾姆里内扎德说,今年到这里的游客数约为去年的三倍。8至10月份高峰期,每天到访的外国游客数量都超过千人。而此前14年间,单日外国游客数从未超过千人。
贾姆里内扎德选择在阿巴斯酒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这座由萨菲王朝时期驿站改建的五星级酒店有300多年历史。今年从5月份开始,酒店一直处于客满状态,如果不提前两个月预定,几乎一房难求。其他条件差一些的酒店也需提前预订。
这种旅游热不仅出现在伊斯法罕。伊朗帕萨伽德旅行社介绍,伊朗另两座主要旅游城市亚兹德和设拉子的四五星级酒店目前都已订满,只接受明年的预定。
酒店爆满还因为房价便宜。一些四星级酒店双人房的价格还不到100 美元。
政策变化也是伊朗旅游升温的重要原因。随着西方国家暂停部分对伊制裁,去年新上台的鲁哈尼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改善对外关系、提高国际形象的措施之一。以往至少一个月才能取得的签证,现在一周内就能办好。
伊朗旅游和文化机构的数据显示,上一个伊朗历年度(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伊朗接待外国游客450万人,同比增长35%,旅游收入超过60亿美元。贾姆里内扎德预计今年增长会更快。
欧洲游客最多
目前到伊朗旅游的主要是来自周边国家和欧洲的游客。德国游客扎克曼坐在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的喷泉水池边,阅读哈菲兹诗集。“置身于充满历史文化特色的环境中,体会波斯诗人的智慧,像是穿越到了萨菲王朝时期。”他告诉记者。
伊斯法罕意为“兵营”,而市中心的伊玛目广场则是这座“兵营”的阅兵场,周围汇聚了阿里卡普宫、谢赫洛特芙拉清真寺、伊玛目清真寺和大巴扎等历史悠久的建筑,是规模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广场。
伊朗也是周边国家什叶派穆斯林、拜火教教徒朝圣的目的地。伊朗北部的马什哈德、中部的库姆作为什叶派伊斯兰圣城,每年吸引着许多来自伊拉克、叙利亚、巴林、黎巴嫩等国的穆斯林前来朝拜、研习教义。这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这些城市的旅游发展。
中国游客渐增
与欧美国家游客相比,中国赴伊朗旅游的人数虽不多,却也在悄然增长。去年以前,记者在伊朗几乎从未接待过来访的团组,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几乎每两三个月都会有朋友、同事来访。
中国护照办理赴伊签证也变得非常便利,甚至不用去使馆排队,只需通过淘宝网等网站付费,提供护照、照片、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材料即可。加急旅游签证当天就可签出,只不过费用要1000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人赴伊旅游开始升温的另一风向标是两国之间往来航班明显增多。伊朗马汉航空、伊朗航空都在近一两年内开设了北京、上海、广东至德黑兰的直飞航线,上座率很高。
经乌鲁木齐至德黑兰的南方航空航线也是不少国人往返伊朗的选择,航班一周三次。近期中国主要城市到德黑兰之间往返机票一般在4000元左右。 杨定都
相关链接
伊朗旅游特色
有中国游客曾调侃说,伊朗之行就是一次“看清真寺”之行。的确,大不里士的蓝色清真寺、德黑兰的伊玛目霍梅尼清真寺、伊斯法罕伊玛目清真寺、设拉子粉红清真寺……从南到北,清真寺和伊斯兰文化都是伊朗旅游的主旋律。
此外,伊斯兰以外的多元文化亦能突显伊朗的独特魅力。
位于德黑兰的前美国大使馆是欧美游客不敢接近的禁地,中国游客却可以尽情地和使馆围墙上“打倒美国”(Down with USA)和“骷髅自由女神像”涂鸦合影。亚兹德人迹罕至的荒山中,深藏着古老神秘的拜火教神庙,以及古波斯人隐姓埋名保卫火种的传奇。落日余晖下,设拉子的波斯波利斯遗址气势恢弘。离这儿不远,萨珊王朝的沙普尔国王在峭壁上留下浮雕,炫耀自己降服两位罗马皇帝的功勋。
太多历史文化,来不及消化?你尽可以去德黑兰周边的雪山登高滑雪;春夏之交,去亚洲最高火山达玛万德峰上欣赏烂漫的野生罂粟花,或去卡尚看满城玫瑰;或带上头灯,去波斯湾格什姆岛世界最长的盐洞探险,惊叹洞里雪白的盐柱和岛上月球般的地貌。当然,别忘了,去一趟亚兹德的无垠沙漠,躺在睡袋里仰望美丽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