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目有新意
不演奏新年音乐会上常见的圆舞曲是上交新年音乐会的特色。这几年里,上交新年音乐会曾相继推出意大利专场、德奥经典、俄罗斯专场等。今年是著名芬兰音乐家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而西贝柳斯最为人熟知的作品,当属他充满爱国情怀的交响诗《芬兰颂》。上交的新年音乐会以《芬兰颂》开场,奏响了上海这座东方城市纪念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的序曲。此后,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克里斯蒂安·泰兹拉夫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下半场的曲目是莫里斯·拉威尔的《鹅妈妈》和萨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前者曾被扩充为一部芭蕾舞剧,而后者则由一部同名芭蕾舞剧的配乐改编而来。
舞会来“帮衬”
与上交的不演奏圆舞曲相反,上海音乐厅已连续11年举办维也纳约翰·施特劳斯乐团新年音乐会。当晚接连举行的两场新年音乐会用欢快的圆舞曲迎接新年。乐手身着传统红白礼服现场演奏,还下台与观众互动。今年上海音乐厅还仿照维也纳迎新模式,在音乐厅南厅举行了两场“新年音乐会舞会”,让观众感受维也纳跨年舞会的氛围。两场舞会每场约有近30人预约,参加舞会的不少观众都盛装打扮,伴着华尔兹的音乐翩翩起舞。
“贝九”显默契
此外,在上海大剧院奏响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也吸引了大批观众。
“贝九”与圆舞曲一样,也是新年音乐会最常见的曲目,经过指挥马库斯·史坦兹多日的排练,乐团、合唱以及独唱配合默契,展现了原作充满哲思而又气势恢宏的特点。
第一乐章略显迟缓,乐队在第二乐章渐入佳境。整个作品的高潮毫无疑问在第四乐章,该乐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欢乐颂”主题,充满了庄严崇高的音乐色彩,令观众兴奋不已。来自欧洲的戏剧女高音瑞秋的嗓音明亮挺拔,充满质感。在交响乐和人声完美的交融中,乐曲最后达到高潮,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沉浸其中的观众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冷门”赢知音
而在东方艺术中心亮相的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和在大宁剧院亮相的捷克雅纳切克爱乐乐团音乐会在曲目和风格上都别具一格。
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的指挥普雷特涅夫和他的乐团以冷峻的音色风格和磅礴的气势演绎了整场音乐会,无论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还是下半场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俄式风情始终充斥在每一个音符中。而雅纳切克爱乐乐团则演奏了雅纳切克《拉什舞曲》、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等捷克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雅纳切克的作品对于中国听众来讲颇为冷门,却也有听众特意冲着这冷门作品而来。而《自新大陆》作为最广为中国观众知晓的捷克音乐作品之一,也赢得了全场观众的共鸣。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