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的青少年时代在上海度过。他10岁就读中法学堂,后又考入震旦大学,多年来与爱人交流说的全是沪语,有着浓浓的上海情结。已经退休的本报体育部记者田南帆曾在1992年到北京记者站工作,并因此结识了何老。“他听说我是新民晚报的记者,就对我说当年在上海一直喜欢看新民晚报,看新民晚报的体育新闻,现在到了北京很难买到你们报纸。”从1992年年末,报社便为老人订了一份新民晚报,直到老人去世,从未间断。
新民晚报中另一位与老人有过采访之缘的是前体育部记者汤世芬。北京1993年第一次申奥,本报特派记者汤世芬与中国奥运代表团搭乘专机前往蒙特卡洛。意外落败后,在回程的航班上,伤心的何振梁没有躲起来,而是来到随团记者们中间与他们一一握手,“何老一边握手,一边痛哭。一个经历过那么多风雨的老人哭成一个泪人,大家无不动容。我想这一方面是他对北京申办志在必得却失利的深深遗憾,还有他对北京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深切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