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时刻绷紧安全之弦
苏剑一
  苏剑一

  最近接连发生了几起安全事故,从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事件,到哈尔滨仓库火灾,再到大理巍山县明代古城楼失火,无不牵动社会各界的目光。按以往的经验,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事故高发期。这几起事故再次提醒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曾有专家分析过岁末年初安全事故高发的原因,其中包括取暖季消防隐患多、冬季容易思想麻痹、有企业年底为完成指标而疲劳作业等。这些分析恰恰表明,出现安全事故并非因为有些网帖说的“魔咒”在作祟,而是有明确具体的诱因。不难看出,所有这些事故原因都有共性,即在防范安全事故方面放松了警惕。

  安全是一,其他是零,只有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发展才有意义。把安全摆到更突出位置,才能牢牢筑起生命防线,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如果不能严守安全红线,时刻紧绷安全之弦,随便一场事故就足以毁掉此前的努力和成绩。尤其在春节临近之际,更要把安全二字写在心里、落在行动中,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必须牢记“防患于未然”的古训。我们不能总等事故发生之后才开始反思,更不能总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才追悔莫及。真正可取的态度是将关口前移,平时就把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在太平日子里常怀忧患意识,把问题想得多一些,力量备得足一些,发生事故的概率也会小一些。

  时刻紧绷安全之弦,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眼皮底下天天干的事往往最容易出问题”、“把安全作为第一责任扛在肩上、攥在手里”、“抓安全工作要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不怕得罪人”、“安全检查要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只有先摆正观念,才不会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在行动上留死角。

  时刻紧绷安全之弦,要学会从“他山之石”中汲取经验。最近不少媒体都在报道国外如何组织大型集会、如何全民参与消防演习等,这其中有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样,如何提高消防等职能部门的实战能力,如何增强普通民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何激活已有制度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也不放多向欧美等国“取经”。

  1月4日,上海市领导韩正、杨雄等分别前往轨道交通、燃气供应、大型商业中心、疾控中心和部分高校,检查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情况。发生踩踏事故后,上海市有关部门能举一反三,主动出击排除安全隐患,是对公众安全负责的表现。“一地出事故,全国受警示”,其他地区也应该时刻紧绷安全之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健康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广告
时刻绷紧安全之弦
新一年从头再来
不公正的责备
“土垃圾”已头疼,哪还容得下“洋垃圾”
监守自盗
在哪儿上辅导班?这是个秘密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时刻绷紧安全之弦 2015-01-05 2 2015年0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