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产生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成果,以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是重要指标。来自上海的获奖项目,包括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全国4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5%;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占全国7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的11%;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占全国20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19%,展示出上海科技创新的强劲实力。中青年科学家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此次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中最年轻的是43岁的上海交通大学管海兵教授。。
■ 上海对我国尖端科技成果的贡献持续增加
54项获奖的上海项目中,有7项涉及国防、军事、安全的项目(专用项目),体现了本市科研单位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高军事装备水平和保证国防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海牵头完成的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约53%有外省市单位参与,许多成果已经“墙外飘香”,科技创新辐射作用不断加强。
■ 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生命科学、红外物理、生物材料、吸附式制冷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有多项世界领先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王以政教授领衔的“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项目,揭示了神经控触形成、进而影响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机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探索和研究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热潮。
■ 具有引领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产出硕果
获奖成果背后反映更多的是国家和上海经济产业结构的变迁,2014年度上海有60%的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获奖项目来自企业或产学研合作完成,显示企业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逐渐奠定。
例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柴洪峰领衔完成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综合服务平台及产业应用”,针对近年爆炸式发展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产业需求系统创新,为全国38亿银联卡持卡人、600多万商户和400多家银行机构提供了稳定、安全的创新金融服务。
■ 科技惠及民生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创新“国字号热榜”上,科技惠民依然是获奖成果创新关键词。本市获奖项目中,42%的优秀成果与生命健康、医疗卫生、节能环保、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时惠麟教授领衔完成的“抗高血压沙坦类药物的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不仅药品功效均达到或超过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标准,更打破国外对这类药物的垄断,药品价格较进口产品下降高达90%。 本报记者 马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