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言论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
言论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
言论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
言论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
言论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言论自由不意味着为所欲为
欧美媒体:“我不是沙尔利”
  新华社今晨电 在讽刺刊物《沙尔利周刊》总部遭袭后,“我是沙尔利”成为不少人声援袭击受害者的口号。但也有不少欧美媒体开始反思,无下限、无原则的讽刺与言论自由究竟是不是合适?更有人喊出了“我不是沙尔利”的口号。

  袭击发生后,媒体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刊不刊发《沙尔利周刊》那些具有煽动性的漫画。

  《纽约时报》、美联社等都选择不刊发。《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电讯报》等则为漫画打上马赛克。选择刊发部分漫画的媒体中,福克斯新闻网、《华盛顿邮报》等也只是刊发一幅或少量的漫画,以此向读者介绍相关背景,并表示此后将不再刊发。

  在解释为何不刊发漫画的一份声明中,《纽约时报》称,这一决定“经过了审慎考虑”。袭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该报专栏作家布鲁克斯以《我不是沙尔利》为题撰文说,《沙尔利周刊》如果在美国出版,它很快就会因为涉嫌煽动仇恨而遭撤资。文章说,《沙尔利周刊》的讽刺方式不应成为主流。“应该向不同信念和宗教的人们表现出尊重,用聆听来引导对话,而不是用侮辱。”

  布鲁克斯的想法并非“独一份”。《政治报》9日刊发评论文章《准确地说,我不是沙尔利》,作者梅塞尔分析了能引人思考的讽刺与《沙尔利周刊》所代表的娱乐化“伪讽刺”的区别。梅塞尔指出,《沙尔利周刊》的讽刺对象往往不是滥用宗教权威的行为,而是信众或宗教本身,很多时候甚至根本看不出来它想讽刺的到底是什么,反而更像是在传播偏见、不宽容与玩世不恭的处事态度。尽管如此,《沙尔利周刊》刊发这些漫画的行为并未违反任何法律,遭到冒犯的人也无权用暴力作为回应,但拥有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别人就必须喜欢你说的东西,也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为所欲为”。梅塞尔写道,“对恐怖的全面否定与对受害者的声援不代表对受害者言论的肯定。”

  除媒体以外,越来越多人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在谴责恐怖袭击的同时,他们实在无法支持一家冒犯宗教的杂志社。也有人视某些人对《沙尔利周刊》的声援虚伪。长期向《沙尔利周刊》供稿的老牌漫画家霍特罗普则表示,“对这些突然自称是我们朋友的人感到作呕”,他们以前根本没看过《沙尔利周刊》的漫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麒艺流芳·纪念周信芳诞辰120周年特刊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康/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俱乐部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全法370万人参加反恐游行
认定嫌疑人“风险低” 法国警方评估出错
欧美媒体:“我不是沙尔利”
美国主持反恐峰会 广邀盟国2月参与
一穆斯林店员勇救顾客成英雄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3欧美媒体:“我不是沙尔利” 2015-01-12 2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