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是《渴望》中温文儒雅的王子涛,是《茶馆》中丰神俊朗的秦二爷,是《家》中虚伪道学的冯乐山,是《甲子园》中饱含家园之情的黄仿吾……蓝天野,这位在舞台上活跃至今的老艺术家,人生真是应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话——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
2014年12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北京人艺元老、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的回忆录《烟雨平生蓝天野》。书中回顾了蓝天野走过的八十多年人生历程,读者可从中看到一个执著绘画的少年如何阴差阳错地走上戏剧之路,从此在表演和导演艺术上钻研一生、奉献一生。全书以平易近人、不乏生动的口述风格写成,面对读者娓娓道来,讲述国难家灾中的坎坷经历,传达艺术创作理念、表演和导演经验,坦陈自己在艰难和动荡时期的为人准则。同时,书中收录大量剧照和生活照片,不仅是作者个人工作、生活的珍贵记录,更折射出新中国话剧事业摸索前进的历程。
老戏骨是怎样炼成的——
再现成长之路
蓝天野1927年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大家族,自幼酷爱美术,对中国传统戏曲、民间工艺有浓厚兴趣,17岁跟随三姐参加革命,自此走上戏剧之路,毕生工作在戏剧舞台上。他曾按照地下党组织的指示,接手在国民党社会局备案的祖国剧团,投身于北平进步戏剧运动,还曾身着国民党少校制服,护送学生和进步人士去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北京人艺建院的第一批演员,几十年里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演出话剧七十余部,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上世纪90年代,他在《封神榜》《渴望》等电视剧里扮演的角色,受到了全国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直至今日,这位已经87岁、笑称自己是“80后”的老戏骨,仍受到众多戏剧爱好者、观众的敬爱和推崇。
在蓝天野的这部回忆录中,话剧与表演,占据了突出位置。对童年和家庭的简短回忆之后,蓝天野详尽回顾了自己成长与历练的过程。从参加进步戏剧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文艺事业的建设;从在戏剧大家曹禺和焦菊隐的指引与熏陶下学习、钻研表演和导演艺术,到作为主要教师为北京人艺培养濮存昕、宋丹丹、梁冠华、王姬等一批实力派演员……字里行间融合了表演实践、创作心得与理论思考,真诚近切地向读者传递自己所感悟和积累的宝贵经验。蓝天野说:“我总认为,一个演员创造角色,不是从你接到这个剧本才开始准备,而是从你决心当演员那天就要开始的”,“演员的天职就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对演员使命的思考,促使蓝天野无论是在化妆造型,还是在舞台表现上,都不遗余力地追求极致,“艺术创造,如果能做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呢”?他从记忆中撷取出一个个形象——老更夫“红鼻子”、俄国工匠库力金、工人尼尔、曾文清、秦二爷、董祀、呼韩邪、冯乐山、黄仿吾……生动地为读者再现了他塑造角色时的整个思考、行动过程。连在临时顶替或演没台词的角色时,他也当作一次艺术创造的机会丝毫不马虎。他曾做过剧务和舞台监督,一览话剧各环节、各部门的全貌,此后的表演、导演乃至为人处世也因此受到不少影响。
蓝天野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言。其实,那会儿也不是单冲着这种精神干的,就是很自然由衷的兴趣,还真把这些‘小角色’、‘龙套’当成个人物去创造。没有豪言壮语,就是一种演员的习惯,传承为剧院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