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多前一个春天的黄昏,徐为建先生来办公室跟我畅谈写作,说他想写本音乐方面的小说。我问他写哪方面的音乐?他说是有关老年爵士乐的。老年爵士乐?当时我感到惊奇,尽管他熟悉这方面的内容,但要写成一本书谈何容易。其中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展开、情节的安排、细节的描绘、还有结构、语言以及素材和生活方面的诸多问题等等……当时我说了一大箩困难和艰辛,只是想告诉他写作是要有准备阶段的,少则三年五载,多则十年……我以为这样说他会打消这念头,在我看来,徐为建是搞音乐和绘画的,而且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对于一个从没写过长篇小说的人来说,写书只是一时冲动绝不会当真。那天我尽管鼓励了他,心中却想他不过是说说而已,不可能付之行动。然而,一年后,当他把厚厚的一叠《老爵士》的打印稿送到我手上时,我惊呆了,这怎么可能呢?!对徐为建来说,尽管第一本书的写作是有难度的,但他勤奋刻苦,一年中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全都扑上去了。说到做到、决不食言,这就是徐为建的性格和意志力。应该说,他的人格魅力战胜了写作中的困难。
这部小说的结构比较独特,两条线并进,一条线写现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有关部门准备举办国际爵士音乐节,上海的一支老爵士乐队也应邀参加此次活动,但乐队灵魂人物秦文俊在一次排练中突然病倒被急救到医院,生死未卜。这让老爵士们束手无策,他们是多么渴望参加这个活动啊!但乐队缺少主奏是不行的,演出即将隆重举行,怎么办?老爵士们心急如焚。他们四处寻找合适的替代人,也由此引出了老上海金盛昌、菲律宾老爵士罗平等音乐人的爵士生涯,他们的故事生动感人。
随着情节的展开,另一条线索也渐渐清晰,那就是爵士乐的诞生和它的发展脉络,小说着重描绘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爵士乐的繁荣景象,叙述了老年爵士乐成员包括病危中的老爵士秦文俊,回顾了他当年在各大舞厅演奏爵士乐的辉煌历程,以及上海百乐门等数十家著名舞厅演奏演唱当时流行名曲如《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玫瑰玫瑰我爱你》的情景;而许多经典老歌今年仍在流传翻唱,最著名的如邓丽君、费玉清等唱过的许多爵士名曲让人回味。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还让我们了解当时上海滩的爵士乐空前盛况,同时也成功写出了三个青年人如何爱上爵士乐、怎样创建爵士乐队以及他们的成长、生活和爱情的坎坷经历和感人故事。
小说的叙述语言简约流畅,篇幅占到百分之七十的对话形象而传神。其实,人类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徐为建笔下的人物虽然能让人记住的不多,但其中有几个人物如秦文俊、金盛昌、罗平等塑造得比较可信,写出了人类共有的情感体验。作者是非常了解笔下人物的,他跟他们形同手足,有关爵士乐的故事他是烂熟于心的,一路写来得心应手,要不他是写不下去的。在小说开头他就制造了一个悬念,在排练时突然中风的爵士乐灵魂人物秦文俊能活过来吗?即使能活过来,他还能演奏吗?毕竟他已经是八十岁的人了啊?!制造悬念是容易的,可是保持悬念和延长悬念却是考验作者功力的地方。《老爵士》中的人物自有自己的一套行为逻辑,而其中穿插的许多经典名曲歌词,读来让人赏心悦目,尤其是让中老年一代人产生怀旧感,这是一种独特的视角。而其中的悬念一直延续到小说即将结束时,即秦文俊终于死而复生且参加了演出。这样的结局出乎意料,作者这样安排自有道理,这可以说是一种象征,象征了爵士乐的复活和再生,而本书作者更期待爵士乐的再度发展辉煌,这也是作者多年愿望。
第一部小说就有所寄托,这是作者深思熟虑的。他是一个音乐人,毫无疑问,他对爵士乐一往情深,所以会选择这样的题材。其实,写作是个人的事情,须耐得住寂寞,而徐为建先生就是这样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要不他不会如此成功,在成为一个画家之后,竟然在数年中又成为一个写书的人,且在写出一部长篇小说《老爵士》后,还在继续写他的另一部长篇小说《交响乐》,确实精神可嘉、让人钦佩。是的,在向他致敬的同时,让我们期待他下一部的小说诞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