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入调查,这份提案指出,从印证电影历史的武康大楼、永福路52号,到反映电影文化的弄堂洋房、丁香花园、外白渡桥等场景,再到赵丹、白杨(华山路故居)、嘉善孙道临纪念馆等电影人的旧居,这些资源价值丰厚且不可再生。面对历史留给上海的财富,我们没有好好利用,连基本的保护措施都不到位。近年来,这些资源优势正在消失:老电影人健在的已不多,他们对电影的热爱和奉献,对创作的经验和体会,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他们未了心愿及与电影有关的故事,鲜有人记录;还有老艺术家的故居、老电影院、老拍摄基地、老制作场所,都在消逝。
另外,上海电影多元化的资源优势已被消融。1989年3月,上海的胜利艺术电影院正式成立,成为全国不多的艺术电影院之一;同年同月,平安艺术电影院也成立。这两家专业影院以放映各类艺术片、纪录片闻世,也曾举办过许多专题影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也得到广大影迷的支持。而现在,香港和北京有“百老汇电影中心”,台湾有“光点台北电影院”,偌大的上海却难觅一家艺术影院。艺术电影院的存在,是通过放映艺术片、纪录片,以满足受众群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上海缺失艺术影院,显然与海纳百川的国际大都市形象非常不匹配。
“上海电影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是一项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的基础性工作,关乎上海的国际形象和城市软实力,需要统一规划,集中调度,多方协调。”民革上海市委的集体提案建议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上海电影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发改委、市文化局、市规划局、旅游局、档案馆、历史博物馆、影视集团及有关专家组成。统一规划、协调上海电影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建设工作,定期检查、落实和反馈。设定1-5年的规划目标,组织编制《上海电影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总体规划》和编纂《上海电影历史文化资源书系总览》。通过系统化集成,将原有零散的研究成果汇集成多层面、多类别、多用途的上海电影历史文化资源汇编。同时制定分年度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公布电影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实施上海电影历史文化场馆续建以及利用馆藏研究、实景旅游、舞台展演。
“对电影场馆旧址、老摄影棚、重要事件遗址及电影人故居等内容要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和研究,由专门部门做普查认定,列入电影文化资源开发建设项目之中。以上海电影博物馆为中心,将散落在这座城市角落里的电影文化串联起来,唤起市民对老电影的怀念。”民革上海市委的集体提案还建议设立电影历史文化扶植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反映上海历史、弘扬城市精神、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电影项目;用于培养职业电影人,坚持走专业化的路线,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用于向优秀但缺乏其他经济支持的原创作品提供基本保障,给予最大的包容,体现文化的多样性,实现文化的大繁荣。
此外,在现有影院基础上,确定二至三个专业性的影院,集中放映满足小众需求的艺术片、纪录片,用以传播和演绎电影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满足多元化城市文化建设的需求,提升城市软实力。文化基金会设置专项资金对此类影院给予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