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习模式
到底何谓“未来课堂”?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介绍道,未来课堂重视大数据应用和思维可视化,并同时满足环境舒适、装备先进、操控便利、资源丰富、实时互动、教学灵活这六个主要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未来课堂”,将以全息数据为基础,建立学生的能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及学习行为模型,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出多维度的综合诊断。通过阅读诊断报告,既可以让教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可以让学生进行对照式的自我补救学习,从而一改以往被动式灌输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思维可视化技术的直观性,使得“未来课堂”可应用于各学科,包括医学、心理学等需要大量记忆和复杂思维过程的学科,促进学生高效能的学习。
助年轻教师发展
在“未来课堂”的教学中,大数据的应用和思维可视化技术也能有效促进教师的灵活性教学,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教学平台。“未来课堂”将通过大数据的采集、云存储、挖掘、呈现等手段,建立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风格、教学态度和创新能力模型。
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该技术提高资料处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作业设计的效率和品质,另一方面,在移动终端互动学习系统中,学生还可将自己的想法以文字信息方式传送回教师端,帮助教师了解自身教学效果及进行自我评估,为他们创建新的发展和能力培养的空间。
本校个性化课堂
“未来课堂”的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上师大附中作为“未来课堂”的建设点,在“未来课堂”中会提供一系列有本校特色的个性化课程。严一平校长表示:“‘未来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和均衡。这些通过‘未来课堂’带来的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变革,将为上师大附中在进一步‘实践教学民主,革新教学方式’的课堂改革中‘建设个性化的高效课堂和生命课堂’提供有利条件。”上师大附中的“未来课堂”将以互动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理论为基础,重构新型课堂,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动性、能动性,创建自由发展的教学环境。
“未来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上师大附中明确表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纽带进行课程整合,相信在严一平校长的带领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引领的上师大附中一定会让基于云端的“未来课堂”绽放出绚烂的花朵,造福每一位师生。 冯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