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移民·早教/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巧用身边寻常物
打造童趣小玩具
陆梓华 孙中钦
  几个矿泉水瓶和绳索相连,搭建忙碌的大吊车工地;剪几个卡通形象做主角,用半透明的包装纸当屏幕,演一出自己的皮影戏;几个大纸箱相连,贴上铝箔纸,一个镜面迷宫能让孩子着迷……本市400余名幼儿园教师用身边寻常物品给父母上了一节生动的“玩具课”。由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办的第三届上海市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日前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就地取材、构思巧妙、变化多端,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副主任周齐佩说,这是老师们设计的玩具的最大特点。“观察孩子平时怎么玩,才能设计出他们真正喜欢的玩具。”闸北区芷江中路幼儿园原创的5件玩具不仅在上海得奖,还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保教主任陈文奇透露了秘笈。

  ■ DIY轨道 现成的轨道玩具,可能小球只能沿着固定轨道滚落,玩了几次孩子就没兴趣了,老师们用各种材质做成开放或者封闭式管道,请孩子们自己组建轨道,孩子百玩不厌。

  ■ 巨型万花筒 以前的万花筒往往是一个孩子在观察,其他孩子只能在旁边干等,于是,老师们用KT板做成了一个巨型万花筒,可以让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看。有的孩子觉得万花筒花花绿绿的底部很神奇,总想拆开来瞧一瞧。于是,巨型万花筒的底部被做成了可拆卸式,由孩子们自己塞进塑料片,观察图案变化的奥秘。

  ■ 穿行柱 几十根约1米长的木棒裹上牛仔布、灯芯绒、麻布、毛巾、长毛绒等不同的外衣站在一块地板上,让孩子们自由穿行。黄浦区汇龙幼儿园园长纪焱介绍,老师们的灵感同样来源于孩子——孩子们都很爱钻钻爬爬,所以就让他们在穿行中感受不同触感,发展运动能力。

  不过,周齐佩也坦言,在本次征集的十大类403件作品中,作品类型分布不均。益智类、科技类和运动类站参赛总数的79%,其中益智类最高,为44.67%;音乐、美工、建构、社会等类别则小于3%,显示了老师们在这些领域的专业素养和重视程度仍有待提升,才能让玩具这本孩子的“教科书”显得更完整多元。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文 孙中钦 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移民·早教/新民教育
移民美欧购公债,放心移民在华夏!
巧用身边寻常物 打造童趣小玩具
广告
新民晚报移民·早教/新民教育B08巧用身边寻常物
打造童趣小玩具
2015-01-28 2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