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协委员建议——
社区民主议事:平等分配发言权
潘高峰
  街道职能转变了,如何激发基层活力,推动社区自治,成了一个新的挑战。

  市政协委员陈乐认为,传统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是依靠党员,以组织动员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模式不仅让社区工作者和党员疲于奔命,有时也会带来群众和组织的对立和矛盾。

  陈乐发现,这些年部分社区尝试推行一些民主会议的试点,包括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厅等,都是居民参与的模式。但由于缺少规则,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常见的问题是:民主发言有了,民主议事不足,大家漫无边际地讨论,缺乏较为集中的议题,形式大于内容;另一个问题是容易出现一言堂,一旦有领导发言,容易产生引导和总结,不利于多元思路产生,有时甚至只是在进行传达,长此以往群众积极性降低。

  为此,陈乐建议社区自治不妨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这一规则诞生于1876年的美国,美国将军亨利·马丁·罗伯特有感于社区议事会议低效,在英国议会的议事规则基础上,撰写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中国,这一规则在经过本地化改良后,已经在各地推广。最早进行试点的是安徽南塘的村民合作社,此外,中国最大的企业家联合组成的环保基金会——阿拉善基金会,上海第一家社区草根组织——热爱家园等多家公益组织试点运用,深圳市罗湖区也把罗伯特议事规则,运用到基层社区自治上,创造了友善、积极的社区氛围。

  陈乐认为,好的民主议事规则有几个特点:一事一议,形成动议;鼓励辩论,达成妥协;主持人平等分配发言权。他建议上海在社区工作中引入罗伯特议事规则,或在此规则基础上进行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修改,制定和完善居民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的章程以及相应议事规则,同时对社区群众工作代表、律师志愿者、居民委员会以及业主委员会的代表进行专项的培训。本报记者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移民·早教/新民教育
借“一号课题”解决社区“急难愁”
社区民主议事:平等分配发言权
新民晚报上海两会·焦点A04社区民主议事:平等分配发言权 2015-01-28 2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