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半小时脸红出汗
昨天气温很低,走在街上的市民又裹起了羽绒服。中午,记者在室外测得温度约为8℃。位于静安寺的久光百货里暖意融融。记者乘自动扶梯到4楼时额头已微微出汗。在商场内购物的顾客都把外套、围巾拿在手上,一名正在试衣服的年轻女子更是满面通红。记者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显示,商场4楼的温度约24℃。
记者又来到位于徐家汇的汇联商厦,里面人头攒动,物品堆积得很满。因底楼大门敞开,温度约为18℃,较为舒服。但越往上走,越感到闷热。在空调的出风口,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记者测得室内温度约23℃。“看一个商场热不热,只要看营业员穿多少就行了。”正在逛街的杨女士说。记者发现,服务员都穿着单薄的衬衫和T恤,有的嫌热还卷起了袖子。
内外温差超过10℃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中信泰富、梅龙镇伊势丹、港汇恒隆广场等多个商场,发现体感较为舒适的商场室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且通风设备较好。大部分商场都有一个共同点:较高的楼层和有餐饮店铺的楼层温度普遍较高;品牌店铺内的温度比商场大堂高。
记者在我格广场大堂测得温度18℃,营业员穿棉衣;但底楼一家女装店和2楼一家服装店的温度均为23℃,营业员穿单衣。而步入虹口龙之梦B2层,更是像走入了一个“热岛”,卖小吃的店员短袖上阵,和穿着棉袄的顾客形成了“冰火两重天”,不少顾客直呼“太热了”。
记者注意到,一些商场因和地铁站联通,在出入口附近温度较低,甚至有些寒意;但很快就转换了季节“频道”,室内外悬殊的温差让人有些不适应。
商家不知冬季限温
多年前,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关于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要求除医院等特殊单位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
对此,南京东路上一家商场的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场现在基本都是中央空调集中供热,采用电脑控制和监控,根据对每个楼层的温度监控再进行微调。该工作人员还透露,即使中控室的温度是按照20℃来设置的,但室内通风不良、客流量大等原因都能使室内温度升高。“每个人的体感也不一样,一些人觉得18℃正好,还有些人连25℃都不觉得热。”
徐家汇一商场女装部的营业员告诉记者,平时她一站就是大半天,因为穿得少,所以不觉得热。如果穿着厚厚的衣服工作,顾客需要时弯腰、递东西也不方便,穿得少也是职业需要。“如果商场里冷飕飕的,人家肯定看两眼就走了,懒得脱衣服试穿,也会影响生意。”
温差大不健康也不环保
今年1月底,浙江慈溪市有一名3岁男童在商场内玩耍时突然晕倒,原因就是商场的温度设置得较高,导致其突发不适。对此,记者咨询医院专家了解到,冬季人体的适宜温度约为20℃,夏季则为26℃。温差如果太大,骤冷骤热环境下容易感冒。此外,室内温度过高,导致人体血管舒张,走到室外血管又突然收缩,对老人和高血压病人就很危险,易引发中风。
从环保角度说,一味追求高温会导致耗电厉害。据媒体报道,当空调制热时,室温每调低1℃,就能节电近10%。因此,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不少市民建议,眼下天气逐步转暖,商场也应将空调温度适当调整,为节能环保出力。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