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为“压箱书”
近两年,雾霾成为难以回避的环保话题,因为它给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于是,出版社聘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从医学保健角度讲解在雾霾环境下的养生保健知识并集结成册。这类图书中的《雾霾来了!清肺,防癌,少生病》《雾霾与健康知识问答》《空气污染知识读本:关注雾霾,关爱健康》《雾霾防护手册》等,近日从箱底被翻到了柜面上,内容多为介绍雾霾容易引发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北京“博采雅集”出版公司运营总监马光磊告诉记者,针对雾霾重起炉灶的健康保健类图书现在还未出版,市面上的“雾霾书”多以养生保健为主,因为这是普通读者最为关心的。
这类图书一般被归类于养生读物,记者从上海几家新华书店了解到,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这类图书上架销售。不过近日该类书籍的销量增长非常明显,但让读者感到不满意的是,这类图书的主题大同小异,防御方法也逃离不出常识,“买书还不如直接买口罩”,有读者这样说。
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环境图书《洛杉矶雾霾启示录》,该书自去年在上海书展上首次亮相后,到羊年春节已重印了四版,一年内销量接近5万册,堪称非常畅销。而这几天,这本书在当当、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的图书频道中销量蹿升,点击量有了很大幅度提高,读者对这个话题比以往更加关注。在抗霾治霾、保障自己健康前,读者先要知道雾霾到底是什么?需要了解相关政策和相关的研究工作,需要了解雾霾发生后的众生相并对此进行反思,同时关注我国治理雾霾等空气污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该书译者、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曹军骥是我国PM2.5污染研究权威专家,他指出,雾霾在天上,它的“根”却在地上,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舒适但高能源消耗的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严重污染,很多人仍在妄想单凭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来治理污染,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显然是天真的。对普通民众来说,身体力行地节约能源依然是个人层面上对抗雾霾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新书筹划中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侯培东表示,在图书出版领域,有关雾霾的研讨从来不是热点,此次引入这部图书,只是宣传科普理念,提高普通读者对环保的认识,让读者对雾霾有所了解。
处在工业高速发展时段的洛杉矶雾霾污染事件在历史上有点知名度,与中国目前面临的雾霾危机,在背景上有点类似。据悉,出版社目前已约到一些稿件,作者是国内一线的环保专家,他们用科普语言表达学术观点,为中国治理雾霾提供参考意见。与《洛杉矶雾霾启示录》相仿,国内同类图书《直面雾霾:中国电力发展与环境保护新思考》《PM2.5减排的经济政策》《突围十面“霾”伏》这些平日里的“冷冻货”近日也飞上了寻常读者的书架。
对于环境背后成因的科学分析以及追求健康的知识普及是读者们不约而同的需求,在雾霾横行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科学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活环境。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