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本版列表新闻
汤亮委员建议~~~
汤亮委员建议~~~
汤亮委员建议~~~
汤亮委员建议~~~
     
2015年03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汤亮委员建议
设“老人银行”帮老人理财
江跃中 潘高峰
■ 汤亮委员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60岁以上老人手中准备用来养老、终老的钱并不是很宽裕。老年人对于将来诊疗以及护理费用支出的担忧也越来越大。”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汤亮,在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交的一篇提案中,建议国家结合金融改革的实践,成立“中国老人银行”,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好手中的养老保障钱。

  汤亮指出,目前,国家每年都在提高退休金,大多数城镇退休老人的日常生活是无虑的。但是随着整个国家的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医疗改革措施的逐步出台,老年人对于将来诊疗以及护理费用支出的担忧也与日俱增。

  他举了个例子:老年人为了抵消“负利率”,只能在银行门前排队,来来回回地把养老积蓄“搬家”,换成利率较高的理财产品。

  就全国来讲,中国老人群体的养老经济保障,基本呈现“橄榄型”:早就做好养老经济规划的是少数人;处在温饱线以下的也是少数人,其中大部分是农业人口;绝大部分城镇老人的养老经济现状,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温饱不愁,积蓄也有,未来担忧”。

  在汤亮看来:“对温饱线以下老人的养老困局,国家应该财政扶持,予以照顾。对中间这部分庞大的老人群体,国家应该结合金融改革的实践,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帮助这些老年人更好地‘理’好手中的养老保障钱。”

  根据中国的养老国情,汤亮建议由央行牵头,突破陈规,指定一家商业银行,成立一家“中国老人银行”。

  “中国老人银行是由国家权威银行主办并负责投资运作的特色银行。除发起行拿出一部分储备保证金外,投资资本金的吸储方向,就是全国老人的养老积蓄。”汤亮介绍了他的设想:与此同时,国家要出台特别的银行法,规定中国老人银行除必要的运营成本和法定的少量收益外,投资收益应该倾向于分享给老年储户。

  中国老人银行的储户资格须验看身份证,必须是60岁至75岁的“将老未老”年龄段的老人,储蓄本金必须是个人的自由持有资金。

  特派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申城社区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06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金市汇市/公司探营
   第B08版:上海花城·梅林2015上海梅花节特别报道/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梅林2015上海梅花节特别报道/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12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家装专版
   第B16版:家装之窗
“互联网+”将助力传统行业升级
设“老人银行”帮老人理财
构建互联网金融“游戏法则”
广告
新民晚报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B03设“老人银行”帮老人理财 2015-03-06 2 2015年03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