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开展的2010年中国慢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是基于涵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共162个监测点的慢病监测系统进行的,研究结果客观地代表了中国大陆地区总人口慢病的实际状况。具有全国代表性的96121名中国20岁及以上成人中达到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的比例为0.2%(男性0.1%,女性0.4%)。4项健康行为指标均为理想水平的比例为0.7%(男性0.4%,女性1.0%);4项健康因素指标均为理想水平的比例为13.5%(男性5.0%,女性22.3%)。
论文第一作者毕宇芳解释说,心血管健康的理想、中等或差,指的是一种状态,提示今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低,有别于临床的心血管疾病或心脏病。具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者,其今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心血管健康状态差者,其今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则较高。她还强调,健康行为和健康因素均达标确实较难达到,欧美国家理想心血管健康的比例也较低,其中来自美国NHANES的数据提示低于1%的美国人具有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状态,而来自西班牙的一项研究给出的数据与中国人类似,为0.2%。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瑞金医院副院长宁光教授指出,研究显示了当前中国成人理想心血管健康状态比例较低的客观状况,希望政府和民众重视这一现状,采取以人群为基础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民众对心血管健康的认知;制定烟草管控的法律法规,积极提倡不吸烟和戒烟;鼓励有益健康的食品政策,限制高盐高脂饮食;改善公共运动设施,增加民众体力活动等等。此外,结合对患有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脂血症等高危人群的有效治疗,从而改善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