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专家建议——~~~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专家建议——~~~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专家建议——~~~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专家建议——~~~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专家建议——~~~
     
2015年03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交大研究团队专家建议——
混种绿化带织“绿网”可有效防霾
易蓉
  污染的治理无法一蹴而就,然而重重雾霾却危及健康,有没有一张城市“过滤网”能够净化空气,为居民带来更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城市森林调研团队通过取样和分析,对上海19种常见乔木树种单位面积叶片上PM2.5和PM10的干沉降速率进行了测定后发现,日本五针松、池杉、圆柏等植物的叶片具有很强的滞尘能力,将这些“吸霾能手”智慧组合混种形成绿化带,将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森林植被如何削减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研究团队成员、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殷杉博士解释,植物叶片和枝条可以直接截取和固持大气尘埃,使其脱离大气环境,林带、片林等植物群落则可降低风速、改变风向,使大气污染物沉降。“植物的叶片是净化大气颗粒物的主要器官,大气中的粗颗粒物通过重力沉降和惯性作用撞击到叶片和树枝,细颗粒则通过布朗运动到达叶片表面,当细颗粒随气流环绕而接近叶片时,会被吸附或粘附,最终滞留在叶片表面,这个过程就是干沉降。”殷杉说。

  哪些植物具有更高的净化能力?团队调研了上海19种常见乔木树种,发现日本五针松、池杉、圆柏、广玉兰、雪松、罗汉松、国槐、女贞、青桐、银杏等,对PM2.5的干沉降速最高,这些植物对PM10也有不错的干沉降速率。

  研究表明,在靠近机动车道路两侧,绿化带越宽,对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越明显。因此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两侧,应建100m宽的绿化隔离带,至少不应低于20m宽度,以阻隔交通污染。不过,绿化带内植物密度存在“最适宜”范围,如种植密度过高,防污染效果反而不佳。郁闭度70%、疏透度30%的绿化带群落,可阻滞30%-50%由交通排放和道路扬尘的总悬浮颗粒物(TSP)。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日本为何难谢罪3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新民俱乐部
市房管局:上海不会放宽限购
公共Wi-Fi全面升级
37.7万公顷
混种绿化带织“绿网”可有效防霾
让更多申城市民享受天然氧吧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7混种绿化带织“绿网”可有效防霾 2015-03-17 2 2015年03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