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依赖“合资”
2014年整车制造业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配件制造业盈利能力较2013年略有提升。业绩增幅超过100%的公司是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斯太尔、中通客车、安凯客车、顺荣三七、美晨科技、世纪华通、航天晨光、天兴仪表、万安科技等13家公司。
整车企业中,东风汽车2014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加179%,是增幅最大的车企。按照东风汽车发布的产销公告,公司2014年主营业务汽车销量合计239109辆,同比下滑12.21%。另一主营业务发动机的销量实现了同比6.48%的增长。
2014年大汽车集团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合资公司的汽车收益。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业绩预告,长安汽车2014年净利润达到35亿元,比2013年同期大幅增长了111.09%到122.50%。其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来源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翼虎、新蒙迪欧等销量同比大增,投资收益大幅增加;重庆长安本部CS75、逸动等车型销量同比大增,本部实现同比减亏。
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2014年的净利润将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2%左右。2013年上汽集团净利润达到248亿元人民币,测算其2014年净利润或将达到278亿元。根据公告,上汽集团去年共销售整车562万辆,同比增长10.1%,利润增长也主要依赖于旗下合资品牌,上海通用2014年净利润达到176亿元,同比增长28.4%。
“自主”集体跳水
2014年,由于自主轿车销量下滑幅度大,或新SUV上市较晚所贡献的利润增量有限,自主品牌汽车上市公司利润普遍下滑。
一汽夏利预告,201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5亿-17.5亿元,下滑幅度达222.92%-264.58%。这是天津一汽继2013年净利润亏损4.80亿元之后,再创亏损纪录。
一汽轿车2014年度业绩预告称,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亿-2.5亿元,同比下降了75.18%-95.04%。这也是一汽轿车连续两年因销售费用高企导致公司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比亚迪业绩快报则显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582.9亿元,同比增加10.26%,营业利润-1.9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8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8亿元,同比下滑21%,同比下滑20.82%。
从目前情况看,业绩下滑幅度超过100%的公司分别是凯马B、亚星客车、金杯汽车、中航黑豹、一汽夏利、华菱星马等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凯马B,由于公司主导产品载货汽车和内燃机市场出现深度调整,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亏损1.4亿元至1.8亿元,按照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3536%。
亚星客车去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亿元到-1.5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2960%。2014年公司面临市场、成本与价格、节能排放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主营业务利润亏损较大。金杯汽车201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亿元左右,同比下滑948%。
长城汽车则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同比增长10.23%,实现营业利润92.5亿元,同比下滑4.28%;净利润同比下降2.2%。虽然整体销量较2013年同期略有下降,但由于售价及毛利较高的SUV销售占比增长,公司销售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收入增长。由于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导致2014年利润同比下降。
全新挑战来临
2014年报的两极分化态势显示,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和汽车产品消费升级对整车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前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很多车企看准时机,纷纷通过多品牌多渠道的战略迅速抢占中国市场,在汽车产品布局上一直是持以“求快求多”的状态。而近一两年,这种“闭眼都能赚钱”的状态逐渐被供大于求所取代。
一方面,中国车市已进入平稳增长区间,业内预计未来年销量增速超过10%的概率已经很小。在有限的增长空间内,自主品牌的销量将明显弱于合资品牌。未来三到五年内,自主品牌将出现分水岭,也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竞争将越来越惨烈,如果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企业还不能够拿出像样的产品,以及不能够做到战略及时调整,车企的利润将会更加难看。
依靠销量超预期驱动的投资机会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汽车行业乃至整个产业链或都将只是结构性投资机会,节能环保、汽车安全、汽车智能化、汽车自动化将是汽车行业创新发展的方向。
另一方面的担心则来自于政策层面。以限购为例,去年年末深圳汽车限购令出台,大大提升了其他城市跟进的预期。
另外,国企改革将孕育更多的成长投资机遇。目前国内前六大汽车集团均为国有企业,国企占国内汽车销量的份额超过75%,占行业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80%,占行业利润的比例则接近90%。由于业绩承压、成长性不足、治理水平偏低,预计今年包括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等在内的车企均可能参与到国企改革进程之中,主要改革形式包括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类股权激励措施等。汽车企业有望成为2015年国企改革的排头兵,今后汽车企业将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改革进程或将全面提速。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