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保险经营机制的探索阶段(1982-1991)
主要开展奶牛、养猪等保险。之所以首先试办畜禽保险是因为当时的农民对饲养牲畜(如奶牛、耕牛、生猪等)和家禽的热情很高,在农民中“养得起,死不起”的反映比较强烈,而开办畜禽保险,特别是牲畜保险要比开办农作物保险简便易行。
二、农业保险初现端倪的发展时期(1991-2004)
上海成立了市、区(县)两级政府的农业风险基金管理委员会,并实行以区(县)为单位,农业保险单独立账、独立核算,由保险公司代理,结余留作地方农业保险风险基金的经营体制。业务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和农村建房保险三大类。其中,种植业方面试办了水稻、小麦、油菜、大棚蔬菜及制种、各类瓜果、花卉、林木、食用菌等品种保险;养殖业方面包括生猪、奶牛、淡水养殖、家禽、各类特种养殖等品种保险。
三、政策性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机制探索阶段(2004年9月至今)
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与中国保监会批准下诞生,开始用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来运作农业保险业务,这在全国属首家,标志着农业保险这一中国保险业的“软肋”正在面临新一轮体制改革。
吴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