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假户口已成气候
记者:有人说“错、重、假”与特权、利益分不开,您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黄明:形成户口登记管理“错、重、假”问题的原因复杂,既有长期手工操作、分散管理造成的历史原因,又有受人情社会、特权思想影响的社会因素,还有受利益驱动、内外勾结导致的不法行为。但经过一年来的清理整顿,过去利用特权和关系办理多个户口的大环境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全社会齐心协力打击假户口的大气候已经形成,不仅没有人再敢炫耀有多个户口、身份证,而且谁被揭发出有多个户口、身份证的,就会立即成为过街老鼠,立即受到查处。
去年处理民警176人
记者:内外勾结是导致“假”户口出现的原因之一,公安部门是否真能用“自己的刀”向“自己开刀”?
黄明:从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可以看出,一个人拥有多个户口、身份证,往往与特权、腐败、违法违纪等问题密切相关。去年以来,共依法依纪处理民警176人、辅助警务人员57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64人。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办伪造买卖户口案件238起,对31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公安部还明确规定,凡是利用职务之便办理假户口、假身份证的一律予以开除,凡是在办户口办证时刁难群众的一律停止执行职务,涉嫌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整顿不会是“一阵风”
记者: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他人身份证进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对此有何监管措施?
黄明:公安部年底前将建立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与金融、电信、交通、铁路、民航等社会应用部门和单位的联动机制,共同做好身份证查验核查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丢失、被盗身份证被不法分子冒用。今后,谁不依法履行查验核查职责,谁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记者:违法案件很难一禁就止,面对利益的驱动,我们如何防治?
黄明:解决这个问题,决不会是“一阵风”。公安机关要建立健全及时发现查处的打防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找着打、追着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论案件涉及到什么人,不管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都必须严肃追究法律责任。新华社记者 王茜
(据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