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画室》情景
即日起至5月24日在OCAT上海馆举行的“在·现——王功新二十年影像艺术展”即为一例。王功新这位中国最早从事媒体创作的艺术家,选取最为熟悉和充满历史意味的视觉材料,诠释当下社会中人们生活的状况。三件用影像制成的新作品,选用的是在他成长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三幅艺术品: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的《画室》、摄影作品《读书的雷锋》、中国“革命的现实主义”画家王式廓的代表作《血衣》。
《谁的画室》借用库尔贝《画室》中的“情景”,用油画架子撑起大屏幕,用多媒体影像投射出画室场景,不同身份的模特站在展台上缓缓旋转,将《画室》中的场景转换为当下现实“移境”于展厅现场;《读书的雷锋》家喻户晓,雷锋读书的经典形象被王功新借用到不同种族、年龄和身份的阅读人群身上,并伴随作品播放时间的推移,显现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上拍的血色》渐渐显现的是中国画家王式廓的代表品《血衣》中的人物和场景,将基本人物以及构图因素与当下艺术品拍卖场景重组。这场先锋艺术家的回顾展吸引了不少观众,影像艺术家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实验意识,以及对架上艺术仍保持着的敏感度和怀旧感,让“动”起来的当代艺术馆有了很多新看点。
展览变成派对
新生代艺术家双个展《陈维:在浪里》《程然:音乐还在响,乐队不见了》拉开了chi K11美术馆以“影像馆”为主题的新一轮艺术季的帷幕。开幕当日,人气之旺几乎再现去年莫奈大展的盛况。
艺术家程然为本次展览创作了全新的音乐作品《昼夜星辰》,并带来了一场表演,将安静的美术馆“大闹”成一场艺术派对。“音乐还在响,乐队不见了”是一场以艺术家为主角的实验艺术表演。程然将音乐或乐器作为录像的主体,拍摄了排练房里时而真实时而超越现实的瞬间,如《口香糖纸》,无数口香糖纸团随着鼓面的震颤滚动徘徊,如同攒动的人头,又形似宇宙的星群;而《日蚀》则展示了更迷幻的景象,视线随狡黠的镜头切换,从朦胧的日蚀跌落到笃定的鼓手排练现场;《物各有时》几乎在静态图像的凝视和扫描中展开,而其在柏林地铁里记录的流浪萨克斯乐手现场演出的录音则成了录像的主角。
陈维的作品采用的是电影化的摆布和手工造景,在艺术馆中,陈维重新想象并再造了理想形态下的酒吧与舞池,强迫参观者“进入”醉酒状态,K11的展厅被置换成似真似幻的酒吧舞池内景,在迷离的光影和含混的舞台布景中,呈现的是介于酒吧舞蹈与现代舞之间的行为表演,让观者踏上现实与梦境的边界。
很多参观者表示,艺术馆变得热热闹闹,但这些作品的意思并不能让人一下子明白。持续四个月的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即将落幕,听说不少观众看不懂本届双年展,特地从柏林飞到上海的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说:“对于艺术来说,看不懂和模棱两可的容忍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态度,我们将永远只能看到已经知道的东西。”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