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健康投资的好季节,特别是春天气候渐趋转暖,亦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之时。春季调理要与充满活力的季节特点相顺应,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使身心和谐,精神饱满,为一年的身心健康打好基础。
1 调养精神
春天的精神调理首先要振奋精神,焕发朝气。要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切不可默坐终日,以免抑郁。
风和日丽时,可选择踏青、郊游、赏花、日光浴等方式来调养精神。
2 合理作息
起居应作适应性调节,应注意早睡早起,勤开窗透气。
春天乍暖还寒,反复无常,并因此易诱发宿疾,所以春天应适当地“捂”,冬装宜渐减,但不可骤去,着装时可下厚上薄。
春季也是流感、流脑等传染病多发季节,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要戴口罩,回家后记得洗手。
3 适当运动
春光明媚,风景秀丽,是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健身强体的好时光。可以根据年龄和体质选择慢步、打拳、练功、做操、放风筝等健身方式,以改善代谢循环,达到舒展筋骨、强身健体的目的。但要注意运动适量,以运动后感到精神旺盛、身体舒服、心情愉悦为度。
也可每天坚持保健按摩,以足三里、涌泉、风池、迎香等为主要穴位,每天2—3次,每穴按摩3—5分钟,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 注意饮食
春季饮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清淡可口,忌过于酸涩、油腻、生冷,尤其不宜过食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狗肉、烈性酒等,以免助热生火。新鲜水果虽有清热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可吃梨、甘蔗、香蕉或干果柿饼等。
早春时节气候仍很寒冷,因此,早春的饮食构成可以高热量为主。除谷类制品外,需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鲜牛奶、鸡蛋、虾、鱼肉、牛肉、鸡肉等。还可选用糯米制品、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及时补充能量。
在春天,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大量繁殖,因此春天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从而能够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如富含维生素C的番茄、柿子椒等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E的青色卷心菜、花菜、芝麻等。
菌菇类是春天里的天然保健营养品,不仅味道鲜美,所含蛋白质也较高。黑木耳有滋养、益胃、活血、润燥的作用,是良好的养生佳品,还可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等;香菇可产生对感冒病毒的免疫作用;蘑菇含有蘑菇多糖,可抵抗绿脓杆菌的侵袭。
5 养胃养肝
春天是胃病——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高发季节。有胃病的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格外注意。
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预防胃病的关键。平时总是吃大鱼大肉的人,到了春天,宜多吃百合、莲子、山药、大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这些平甘温补的东西,让脾胃更为活跃,缩短食物在肠胃堆积的时间,可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
此外,百合糯米粥有治疗胃痛心烦的功效,还可助睡眠;免疫力较低的人吃一些有温补作用的葱、蒜和韭菜等,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偏于体弱气虚的人,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鸡蛋等。
春季亦为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可多食一些性味甘平的食品,如糯米、黑米、燕麦等谷类,春笋、菠菜、豌豆苗、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新鲜蔬果类。
不良的情绪也易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以致引发多种疾病。比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易动肝火,到了春季肝气偏亢,更会损伤脾胃的吸收消化功能。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乐观开朗的情绪,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