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空气质量始终是国内外媒体关注焦点。昨天,在新闻会上,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回答外国记者“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的提问时拿出了多个政府文件,用实际的数据和政府措施表明北京市治理空气的决心和实际取得的成效,他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APEC蓝会永驻,奥林匹克蓝也会到来。”
奥运遗产
“北京2008留下的奥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且从未像今天这般生机勃勃。”感慨于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影响,评估团还对2008年奥运遗产的利用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北京不仅拥有大量的2008年奥运场馆遗产,还拥有丰富的办赛经验和办赛人才,这些都将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雪
雪够不够是任何冬奥会最大的关切。天然雪是最好的,但人工造雪也很重要。温度和水是人工造雪两个重要的因素。在发布会上,北京奥申委透露,一般来说,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地区的温度是足够冷的,专家认为水也足够。“我们收到的数据显示,三个赛区完全可以制出足够的人造雪满足比赛的需要。”
节俭办赛
北京奥申委在发布会上透露,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长期规划战略紧密结合,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建设资金。中国政府承诺,将为冬奥申委提供充裕的经费保障,并承担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北京冬奥申委坚持“节俭办赛”的申办理念,本着“科学、严谨、审慎、可行”的原则编制了北京2022预算方案,尽最大努力确定合理的预算范围和预算规模,既要充分满足赛事需要,又要注重节俭。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