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新闻面对面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梦想照进现实 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朱 砂 周桐宇
  【主持人】

  朱 砂 

  【嘉 宾】

  周桐宇 

  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政协委员 47岁

  许景霖 

  青年企业家 36岁

  李洁兰 

  青年企业家 35岁

  夏 晗 

  青年创业者 31岁

  主持人的话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将此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业需要激情,但仅有激情远远不够。在此,让我们倾听起步之初的创业者的声音,了解他们最急切的需求;细品那些一路披荆斩棘的成功者体悟,那是最接地气的谏言。机遇总是格外垂青有准备的人。当梦想照进现实,你准备好了吗?

  A

  创业之初最缺人才

  主持人:生于1984年的夏晗研究生毕业后就选择了创业,你觉得在创业的过程中,主要困难在哪里?

  夏晗:我在大学读书时就参与了一些创业大赛,研究生二年级时开始和同学一起做项目,毕业之后就注册了公司。目前公司主要是做品牌营销。我感觉,大学生创业首先会遇到的困难是人脉、资源比较少,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判断力也相对弱一些。最开始的两年,主要都是摸索。

  主持人:你期待获得怎样的扶持?

  夏晗:在学校时我了解到一些扶持创业的信息,我们现在也获得了一些优惠政策。目前对我们来说,最需要的是人才,好的创意没有匹配的人才,到执行层面就会大打折扣。有一些平台为创业企业输出人才,但是,做项目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很希望能有平台输出团队。此外,现在有许多小的创业团队,生存状况并不理想,我觉得如果有平台可以作为推手,整合这些小的团队,合并成较大的团队,也许就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

  B

  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才能留住人才

  主持人:常听人说,在给人打工和自己创业之间,上海人大多会倾向于前者。按这个标准,许景霖属于“少数派”,在工作几年之后,选择了创业。这期间你遇到的比较大的困难是什么?

  许景霖:创业之初是两人合作,后来有了分歧。2012年开始,我就自己独立做了。这种情况可能很多创业团队都会遇到。在刚开始创业时,核心团队一般首先是考虑生存问题。当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后,很多问题就会浮现出来。包括公司未来发展方向、人员管理、客户的维系等等。我和合作伙伴在面对分歧的时候,选择了友好地分开。我觉得,当你动了创业的心思,一定不要把曾经的合作伙伴当仇人看。因为圈子很小,分分钟都能碰到。

  主持人:在人员管理、人才的积累培养方面,是否有一些心得可以与刚起步的创业者们分享?

  许景霖:不同的公司对员工的需求不同。有的公司倾向于用比较低的薪水招刚毕业的年轻人,有的公司则愿意用较高的薪水招有经验的成熟员工。低薪水招来的年轻员工的特点是流动性比较大,他们大多刚刚毕业,并不那么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外界对他们的诱惑很多。如果是做活动、执行为主的公司,招聘这类年轻人,可以降低用人成本,人员流动大并不会对公司业务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做公关的公司,如果人员流动频繁,就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招人难,留住好的人才难。我的体会是公司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发展要同步。招人的时候,选择的是比较认同企业文化的人,这样的人会比较稳定。同时,作为老板要帮助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上海要找一个三五千元月薪的工作谋生不困难,关键是如何能够让员工愿意一直做下去并且获得成就感,我觉得一个留得住人才的公司是要提供让人成长并且获得成就感的平台。从2012年以来,我的公司里没有人主动离职。我在用人的时候不看重文凭,也不会要求对方英语水平多么高。我觉得重要的是:1.有激情;2.有快速学习的能力;3.肯努力工作。

  主持人:你觉得在支持创业这件事情上,政府可以为创业者们做些什么?

  许景霖:我们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许多事情如果能够通过网络来处理,将会节约大量的时间成本。我的公司有专职的财务,可以出去跑,而这部分事务,对于许多刚起步的创业型公司来说,就要付出很多时间,那也意味着付出很大的机会成本。如果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办理那些手续,或者可以提前预约时间,就可以为创业公司节约很多时间成本。

  C

  起步时做加法,发展时做减法

  主持人:李洁兰是无锡人,当年在一个熟人都没有的情况下,只身闯荡上海。从有创业梦想到开始筹备公司,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李洁兰:第一次有“创业”的念头是在我16岁念中专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卡耐基成功学》和哈佛大学的经典案例,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我当时就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将来一定要自己创业。21岁时,我一个人来到上海,梦想着在这里闯出一片新天地。最初找工作的时候,我是有自己规划的——尽可能有多种锻炼机会,以期对企业的各个岗位都能有所了解。我从广告公司文字校对做起,一直做到人事主管,又跳槽去IT企业,从电话销售员做到市场部的策划负责人。2003年怀孕后,为了下一代,我暂时辞职回家,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我觉得,自己创业的时机成熟了。

  主持人:当梦想近在眼前时,困难是否也变得非常具体?

  李洁兰:是的。当我开始筹备自己公司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选择是,选一个熟悉的行业还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我的决定是做自己熟悉的行业——做税务领域的IT业务。做这个决定,是因为当时国家把对纳税人服务列为重点工作。这也是创业者在起步的时候需要考量的——顺势而为。不过,我起步并不顺,最初的两年里业务始终做不起来,我有好的创意,但没有技术的支撑,也没有客户愿意买单。有朋友建议我转型做税务领域的咨询业务,比如开一家税务师事务所。转型的过程很辛苦,但是很值得,让我获得了今天的成绩。所以,对于正要创业的年轻人,我想说,你周围的环境因素和高人指点,会很大程度影响你所走的路,这些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主持人:对于创业者而言,今天的大环境和过去相比,是更容易了,还是更困难了? 

  李洁兰:互联网的发展,让今天的年轻人可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可以得到风投、小额贷款、政府扶持等外部的支持。如政策层面,小微企业可以在税收上得到减免,这些都是今天有利于创业者的条件。但市场越来越透明的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且,用人成本、管理成本、商务成本都比以前更高。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技术也并非企业核心竞争力——再好的技术也是可以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某一个特质,而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包括学习型团队、清晰的市场定位、难以被替代的商业模式、内部机制的自我完善等。

  主持人:结合自己的经验,你会给年轻的创业者怎样的建议?

  李洁兰:创业者的开始或许都缘于对梦想的追求。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要想成功,就要专注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创业型企业在最初的阶段可能为了生存会做加法——我当时就做过很多业务,解决了生存问题后,随着企业的发展,我开始做减法——砍掉了培训、财务管理等业务,更专注于税务筹划。只有亏损的企业,没有亏损的行业,选择了就要坚定地走下去。最后,我想要给年青的创业者一句话:创业者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对信念坚定不移的人,对未来始终充满希望的人和对他人懂得感恩、包容的人。就因为是这样一群人,所以我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困难无所畏惧。

  D

  创业者要在奋斗中找到精神支柱

  主持人:当年您创业的时候,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就从4个人的小公司做到了华东地区最大的IT分销商,您是怎么做到的?

  周桐宇:那时我赊购了20台手提电脑,必须在30天里卖完。为了销售,我翻遍了上海黄页,从中找出所有销售电脑的公司,按照地址画了张最便捷的公交线路图,乘坐公交车一家一家地“扫街”,挨个敲公司的门,把公司和产品介绍出去,不管对方是经理还是业务员出面,我沟通的宗旨就是让对方迅速了解我,同时也迅速了解他们。只要把足够多的信息传递给对方,就是成功。通常上午扫完街,下午就急忙赶回公司进行电话回访。那时候每天如此,不到30天就“扫”完了100多家公司。第一批手提电脑卖掉之后,第二批又可以赊购了,我就这样起步的。年轻时多吃苦,多接受挑战,做那些特别难的事,越是这样潜能发挥越大。当发现自己能胜任的事情越来越多,人生也就更丰富。这样的自信是跟随我们左右的,即使有一天真的一无所有也不用怕,因为本领是属于自己的。

  主持人:今天很多创业团队拿到了风投,快速发展,却最终死在B轮或者C轮,您觉得这些创业团队缺的是什么? 

  周桐宇:我当时创业完全是破釜沉舟,没有其他选择,因此抱着必须成功的信念,无论多大的困难、委屈,都咬紧牙关勇往直前。今天很多创业公司可能没有这种心境,即使不创业,也为自己留了很多后路。拼命的心态、灵敏的商业嗅觉、专业的市场运作、诚信为本的价值观、强烈的团队责任感是成功的因素。 

  主持人:作为《梦想创业团》节目的导师,您有怎样的经验和忠告要给今天想要创业的年轻人? 

  周桐宇:我会建议年轻人先到企业去历练一番,做足知识、经验、人脉等各方面的准备,同时瞄准社会所需要的服务和商品,制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创业要找好立足点,不能仅以发财致富为目标,若那样就很难成功,创业者需要在奋斗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能不断超越自我,或使得人生价值升华。等到做好了这一切,财富自然是水到渠成。

  主持人:您在《梦想创业团》中挑选“徒弟”的标准有哪些?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些标准看做潜力的创业者所要具备的特质?

  周桐宇:首先要具备勇于担当的品质,作为创业者,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负责,实现创业蓝图所描绘的承诺。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须的。创业是一条较为艰险的路,失败者十有八九,创业者必须拥有不断面对挫折而不气馁的勇气,跌倒了仍然会选择站起来。能够站起来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能否通过挫折找出原因,避免重蹈覆辙,对创业者来说,拥有高效的学习能力也很重要。对于“老法师”传授的知识,从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都应该能迅速地记忆、掌握和应用。敏锐的市场嗅觉也非常重要。以上提到的一切都是为好的创业项目服务的,作为创业者,能找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成功的突破口。

  主持人: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鼓励大众创业方面,您觉得今天的创业者最需要政府做哪些事情? 

  周桐宇:我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政协小组讨论的时候,曾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涵盖公共服务领域。民营资本如何真正顺利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还亟需国家出台具体政策,引进竞争,打破垄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百姓故事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2015国际滑联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
   第A12版:梦启东方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梦想照进现实 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新民晚报新闻面对面A08梦想照进现实 创业,你准备好了吗? 2015-03-29 2 2015年03月2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