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看花也赶时髦
马丹
  马丹

  潮流这事,有时候真有点今朝有酒不今朝醉就对不起普罗大众的意味。某种时髦一兴起,要是你不立刻跟上脚步,不把它里外消费个透,就会变成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赏花这事亦如是。

  记忆中,烂漫春花总是从迎春花开始。当绿色的细枝伸出墙头,开出鹅黄色的花朵,大人们总说,春天来了,随后,桃李杏玉兰就全开了,似乎从来都没樱花什么事。而据历史考证,虽然秦汉时期就有樱花栽培的记载,但在中国文化中,花中名角太多,相比梅、兰、菊、牡丹、荷花这些“大咖”,樱花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即使偶尔出现在文人骚客的笔下,比如白居易就曾写过“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樱花也只是作为普通花卉出现,并没有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谁能想到,这几年,樱花突然一夜爆红,人们疯狂地赏着它。朋友说,像樱花这样火了的树种,想要种植并不容易,经销树种的人掌握着大权,采购人员不进奉点还不一定买得到。

  这几日,我们的两个邻居就樱花起源问题还吵起来了。韩国媒体说,日本樱花中最著名的染井吉野原产地是韩国济州岛,赏樱也属于韩国文化。日本媒体急了,立马跳起来激烈反驳。没想到,这次还有中国人参与进来:“樱花起源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没韩国什么事。”

  赏樱成为热词,是人们欣赏美、爱自然的体现,是好事。但眼瞅着“起源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的樱花顺利完成了文化“出口转内销”的热闹反转,再看看其他有点冷清的春花,心里总有点戚戚焉。1986年,白玉兰经市人大常委审议通过,成为上海市市花。每年清明节前,白玉兰就繁花盛开。前几日拜访一所小学学校,校园里的玉兰花开得正盛,那种美绝不输于樱花。只是,玉兰自个儿悄悄地开在人民广场、零星点缀在街头巷尾,也没个类似“樱花节”这样的观赏传统,多少有些遗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上海花城
   第A26版: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27版:上海花城/辰山植物园
   第A28版:上海植物园·2015上海(国际)花展/上海花城
   第A29版:上海植物园·2015上海(国际)花展/上海花城
   第A30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1版:上海花城/古猗园
   第A32版:上海动物园/上海花城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商界/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广告
让政府采购的权力不再任性
国乎?学乎?
看花也赶时髦
用回避制夯实国企反腐隔离墙
因果
“违规广告”能否真正“叫停”?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看花也赶时髦 2015-04-02 2 2015年04月0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