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枢纽式的为老服务综合体
■ 一个高科技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
■ 一批适配性的为老服务设施和项目
■ 一批专业化的为老服务组织和队伍
■ 一个浓浓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
本报讯(记者 姚丽萍)申城“9073”养老服务格局中,90%的老人居家养老,7%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区养老,3%在机构养老,“老年宜居社区”是立足家庭、依托社区的养老,覆盖97%的人群。今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本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启动会透露,2014年本市40个社区开展了首批“老年宜居社区”试点,2015年将扩大到100个。
为老服务“一站式”
申城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着力实施“五个一”工程——
打造一个枢纽式的为老服务综合体。在街镇建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紧急援助等方便可及的“一站式”服务,并延伸形成“一站多点”布局网络,到2020年全市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形成15分钟服务圈,满足老年人在熟悉环境中就近养老的需求。
搭建一个高科技的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全市构建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各区县采用自主建设或依托社会机构加快推动区级信息化平台建设。
推出一批适配性的为老服务设施和项目。推动服务设施网点化、服务资源集约化、服务方式智能化、服务项目特色化。
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为老服务组织和队伍。鼓励专业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和企业承接为老服务项目,完善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志愿者团队等组织,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登记积分与激励机制。
营造一个浓浓的尊老敬老社会氛围。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敬老活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
探索养老“嵌入式”
同时,本市大力推动养老机构建设,连续17年将新增养老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2014年养老床位建设明显加快。至2014年底,全市已有养老机构660家,床位总数114907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26家,床位58335张(占总数的50.77%),民办养老机构334家,床位数56572张(占总数的49.23%)。全市新增养老床位建设资金总投入16.7亿元,资金总量比上一年增加了5亿多元。
为缓解养老服务场所资源短缺的压力,满足老年人就近服务需求,本市还积极探索推进“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2014年9月在浦东、闵行、杨浦、普陀、长宁5区7个街镇进行“长者照护之家”的先行先试,年内有3家开始试营业,此项工作也已纳入市政府2015年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