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益活动的亮点之一,是首度发布了有关自闭症的“4.2”科普共识。共识由国内外长期致力于自闭症的诊断和康复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医生,与来自全国各地自闭症儿童家长代表共同讨论总结形成。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又称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狭隘兴趣为核心症状,常伴有语言障碍或智力低下。联合国于2008年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2012年4月2日,为了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全世界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有超过1400栋地标性建筑物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点亮蓝灯。
本市今天的公益活动,还包括一个自闭症健康大讲堂,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王艺教授和儿保与发育儿科学主任徐秀教授,为现场的自闭症家庭进行讲课。活动同时对外推广中国首个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中国自闭症信息网络平台——蓝色海洋俱乐部(“Blue Ocean”Club)。
相关链接
2015年“4.2”科普共识
● 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是有明确的生物学致病基础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 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兴趣局限、行为刻板为主要表现
● 自闭症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 自闭症的诊断目前主要依据行为特征,尚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诊断手段
● 不看人、不理人、不指点是自闭症婴幼儿重要的早期征象
● 自闭症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是关键
● 持续保持每周25小时以上的科学系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患者的预后
● 早期干预训练建议以改善交流、行为、认知、情绪为重点,同时注意生活能力养成
● 父母和家庭的参与是自闭症孩子干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两岁以下的自闭症干预适宜在家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
● 自闭症孩子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更多人的接纳和理解
● 自闭症孩子危险意识较弱,需要家长精心呵护和社会关爱帮助
● 友好接纳的学校氛围是学龄自闭症孩子融合教育的关键
● 支持自闭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干预和融合教育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 鼓励高等教育加大培养自闭症有关的医学、康复学、教育学等方面专业人才
● 请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实现对自闭症及其家庭的终身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