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舒缓,以其柔意可掬的方式,俏皮地拍击高脚屋的脚柱,亲昵地穿过廊桥,联系与温动着一户户水上人家。这里是一个隔开了阳光的世界,清凉的遮蔽,在水上,在芭堤雅的四合镇。
亲着水,心中盈溢着滋滋游兴,目光穿过翻翘的泰式木屋檐角,流连于水道间的食档扁舟,手指拂琴般地掠过细碎花朵。河道上,舢板如鱼儿般灵动穿梭,撑开的伞有如莲花。此番,美好情趣油然而生。桥头不可错过的芒果糯米饭和那或于明亮处、或于拐角的幽僻处飘出一缕炭火烤食的香味,诱惑着呢!
木柱子上间隔挂着铁罩子灯,电线原始地扯着挂着或漫不经心地耷拉着。细看,那些水上漂移的人家,桌啊,椅啊,席地可躺的条纹毯啊,盆啊,桶啊,锅啊,碗啊,也都那样漫不经心地随意。原始的物状,简单的起居,质朴的生活,人与物,万般合,我喜欢,只因它自然,原味,恬淡,祥和,只因它未刻意雕琢。
走在连廊的木栈道上,轻幽幽地回响,很想赤足。一红一绿的明晰箭头为游客做着方向提示,告诉你这片世界不封闭,有进口,也有出口。
在这里,耳旁不时地会听到“杜拉拉”三个字,皆因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在此取景的缘故,旅行社以此大做文章,乃至很多国内游客游完此地只记得杜拉拉之名,而记不清这里叫做四合镇水乡。
我就着自己的感觉游走,脑海中冒出了一个词:阴翳。我的视线和镜头一直在不知不觉地捕捉着那番阴翳之美。
眼前这方水世界是盛大中的围起,世界外阳光炙热,而处在里头,心可以沁凉凉地定下来。廊道连缀,远处和近处是一样的幽暗,白天,黄晃的灯照样开着,幽暗的走廊被掺合进了惺柔的调子。阳光是被隔绝在外的,只在缝隙,或在空廊投射进来,落在栈道上的光线便是一丝丝,一道道,或片片段段。盆架下一抹温情的阴影,笼起温馨,一股子一股子温气腾缭,弥散在青绿葳蕤和花影婆娑间,烟火,生息。这恰构成了阴翳,安然,让人心宁。
阴翳,其意:树木茂盛遮蔽,翳:羽毛做的华盖。而所感知的阴翳,是一种审美外延和于无声处的物语。在东方人的文化中,美感是充满意趣的,追求妙不可言和只可意会的含蓄,它胜过实则审美。物与物在温润迷蒙的暗影下交织,过滤掉刺眼的直接光亮,在适度的光影与反射中,事物的细节反更完美,而这正是阴翳之美。阴翳并非阴暗,而是外源驱散一些光的侵略,调和质感,内在沉浸心声,消怠浮华,发现情致。
当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越来越轩敞,越来越明亮,随之也越来越焦灼,恰如越来越失去了可让人静心的阴翳世界。也许我们时常会关上灯,点上蜡烛,这是来自于内心怀旧的冥想,寻求那份柔暗、润泽、静淌、无造作的境界,安抚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