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盐城米饼
徐永清
  文 / 徐永清

  喜欢旅行,喜爱闲逛。偶或走在上海的菜市场,或是南京的小街狭巷,时常飘来一阵热烘烘的清香,这香中还掺和着淡淡的酒香与甜味。这气息我熟悉,应该是盐城米饼特有的气味。寻香找去,果然!

  米饼的形状,是圆圆的,薄薄的,像春卷皮,仅有两个硬币的厚度。米饼的表面,洁白蓬松,像馒头;饼底金黄略焦,像锅巴。此饼又软又暄,又甜又香。它既有稻米的香甜,还有股酒酿般淡淡的气味。这是米饼的原料——米糊发酵所致,因而酿造出了奇妙效果。就这米饼,您可空口单吃,又可卷着油条,裹点蔬菜,包着肉片,夹着鸡蛋,那就跟汉堡、三明治、陕西的肉夹馍一样。

  卖米饼的都是盐城乡村来的,均以中老年女性居多。她们就在路旁支个煤炉,炉上置一铁锅,便可营生。那铁锅挺特别的,平底直壁折沿,只是锅底的中央往下凹陷,像个肚脐眼,有个小碗大小。它这模样,绝类铜制乐器大镲的造型。这个“肚脐眼”是用于放水的,待米糊下锅,并摊成饼形,便将锅盖盖起。于是那“肚脐眼”里的水,不住沸腾,由此形成的蒸汽,循环往复地蒸制着米饼的表面,米饼的底部则紧贴锅底,接受着炉火的洗礼。这样制成的米饼,表层起暄,底部则像锅巴。这就是米饼的奇特之处。盐城的米饼,就是这样“炼”成的。

  盐城米饼原是农人的一种美食,它最原始的做法,用的大锅土灶。起初农人们每当煮粥之际,顺便在锅壁贴几张米饼,此法类似天津的贴饽饽熬小鱼。用原始方法制作的米饼,是长方形的,米饼尚未成型之际,稀溜溜的米糊,沿着锅壁,稍稍往下流淌,是故上薄下厚。成熟的米饼,其形状有点像长方形的铁锹,故农人们称为“铁锹饼”。

  盐城米饼到底源于何时,众说纷纭,因不见史料记载,故不得其详。

  现如今,这米饼不仅扎根在盐城城乡,更是随着外出讨生活的盐城人,在苏浙沪一带,甚至更为广阔的天地,落地生根。俗话说:“人离乡贱,物离乡贵。”这话不假。这些在异乡做米饼,能够生存,就是最好的证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体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教育/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5版:大购网专版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宁可居无竹 不可食无竹
石斑鱼的烧法种种
使用蚝油小窍门
盐城米饼
慎买细皮嫩肉的新姜
新民晚报好吃周刊/我家厨房B11盐城米饼 2015-04-09 2 2015年04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