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案登记制,你该知道的六件事
  1. 对诉讼要件不再实质审查

  改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后,法院不再对起诉进行实质审查,而是仅对起诉的形式要件进行一般性核对,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和申请,一律接收诉状,当场登记立案。这在客观上扩大了法院的受案范围,能够更充分地保护当事人的诉权。  

  2. 禁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潘剑锋表示,意见明确禁止法院“不收材料、不予答复、不出具法律文书”,意味着不管立案是否成功,当事人都会得到书面答复,不满意就可以凭着书面答复向上级法院申诉。这些立案程序上的改革,是这次意见出台的重要内容。  

  3. 不是所有案件都能登记立案

  登记立案针对的是初始案件,也就是一审案件和最初提出申请的案件。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已经对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刑事自诉、强制执行申请和国家赔偿申请的受理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4. 法院“有案不立”将被追责

  意见明确提出:发现有案不立、拖延立案、人为控制立案、“年底不立案”、干扰依法立案等违法行为,对有关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社会影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 违法滥诉将受到更有力制裁

  意见提出,要依法惩治虚假诉讼,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或者冒充他人提起诉讼,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潘剑锋说,“对于虚假诉讼、滥诉等,法律是明确禁止的。”

  6. 方便立案并非鼓励打官司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表示,实行立案登记制,保障当事人的诉权,也并非鼓励人人都去打官司。法院要在发挥审判功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推动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让群众在面对纠纷时有更多的选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2015我们如何出行特别报道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日本为何难谢罪25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文化新闻
   第A24版:文化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目击
   第A34版:财经新闻
   第A35版:财经新闻
   第A36版:新民图视绘
   第A37版:新民图视绘
   第A3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3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40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酒旗茶垆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大购网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我国5·1起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
立案登记制,你该知道的六件事
驾照自学直考年内试点
高校拼实力 文科哪家“强”?
我国公安民警已投人身意外保
浙江规范化管理庙庙有证书
“水十条”剑指水污染防治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5立案登记制,你该知道的六件事 2015-04-16 2 2015年04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