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理财博览会引出一个惊天骗局,一对夫妻演绎一场豪门盛宴。800余名投资者,1.3亿元资金,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信以为真?
骗局借正规理财博览会出笼
2011年的一个下午,某理财博览会的理财讲座上,演讲者的介绍十分诱人:“我们是做组合投资的,能确保稳健对抗危机。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市场动荡不安,各种产品平均收益率下降,出现大批企业的倒闭现象。‘孔子国际’运用‘全球炼金术’,一年内先后在全球投资十多个项目,项目大多数实现重复盈利,有石油、黄金、欧元、澳元、美国大豆、玉米、小麦、棉花等……”
台下,68岁的退休教师陈绍听得聚精会神,越听越心动。再加上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女嘉宾穿着一身白色职业装,戴着一副斯文的眼镜,面目清秀,气质典雅,谈起投资理财又是一副叱咤风云的模样,让人顿生好感。
“十年收益率保持在30%,甚至可以实现10万元20年的复利,将达到3亿元。简单推算一下,若以我们募集的1亿元资产计算,20年后将达到3000兆资产,以中国2010年的GDP比较,恐怕到20年后仅是孔子国际创造出资产的小零头而已……”台上的嘉宾名叫章玲玲,她继续侃侃而谈,陈绍听得简直入了迷,当即上网查询这个“孔子国际”。
这一查,让陈绍更加深信不疑:“孔子国际”曾获得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十大标志性品牌、中国复利理财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建国60年中国企业诚信特别贡献奖、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等各种头衔,还是一些知名会议、论坛的冠名合作伙伴或在活动中获奖,如某国际金融论坛“大会唯一指定复利投资理财顾问机构”、某国际理财博览会“最受欢迎服务金奖”等。“孔子国际”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古海一也是光环围绕、荣誉等身,包括2008和谐中国年度十大人物、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2008中国国际投资十大影响力人物等头衔。会后,陈绍与章玲玲一番攀谈,决定将50万积蓄悉数投入“孔子国际”的恒顺环球复利6号产品,希望赚到更多钱后,供给孙女将来出国用。
与陈绍情况相同的还有不少人,他们或是通过网络上的介绍,或是通过理财博览会的形式,以及通过口口相传的形式,自2007年起,共有800多名投资者走进孔子国际的投资漩涡。其中有些人也有些担心,例如投入12万元的王东说:“我一开始知道这家公司时也觉得不可信,后来看了两年,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它每次都参加上海的理财博览会,就开始投钱了。”
昔日红星被丈夫顶上杠头
时间回溯到2006年4月,此时,章玲玲正在位于虹桥路的家中,怀抱孩子,与丈夫古海一规划着未来的人生。
章玲玲,昔日的安源煤矿歌舞团著名舞蹈演员,曾经的服装设计师,如今,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古海一,尽管2002年就在香港注册成立孔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可是,生意惨淡,入不敷出,也让这个从名牌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唏嘘不已。
古海一说,自己准备在上海先成立一个孔子国际上海代表处,然后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复利理财项目。章玲玲虽然不懂金融知识,但至少懂得投资有风险的道理,再加上古海一反复说到要“包装”才能搞好,例如花钱购买一些投资金融界的所谓荣誉称号时,这让她有些担心。古海一却毫不犹豫,还斥责说:“你难道不想发财了吗?可别忘记,你没了我是没办法生活的!”章玲玲退却了,她清楚,丈夫已几次提出过离婚,其实对自己已经没了感情,自己要靠百般乞求才能委曲求全。看到妻子态度软化,古海一又换了一副温存的面容,要求章玲玲在担任上海办事处总经理一职,对外抛头露面,吸引投资,管理公司,而他本人则躲在幕后操控全局,决定进退。
“三部曲”吸引800余名投资人
随后,古海一、章玲玲在上海注册成立了香港孔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还在英属维京群岛成立同名公司,意在彰显其国际背景和投资规模,也为今后规避内地法律作了铺垫。
古海一行动的第一步是设计“恒顺环球宏观基金”,以每股为单位、人民币为计价单位、具有面值、投资起点、管理人、分红、存续期、封闭期、开放期等特征,同时规定赎回及退出、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及分配等事项,并在合同中约定基金采用封闭式方式运作。2009年6月,将其改名为“恒顺环球复利产品”。这个转变看似平常,实际上是古海一故意将基金转变为复利产品的形式,目的正在于避开国内法律对发行基金的审批要求,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纯粹是一个自作聪明、掩耳盗铃的假动作。
古海一的第二步是通过“孔子国际”网站刊登福利产品信息、提供网络咨询服务和公布热线电话,在上海、杭州等地的理财博览会设立展台散发宣传资料,通过一些金融论坛宣传自己的产品。例如,“孔子国际”通过付费等方式,买来“中国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建国60年中国企业诚信特别贡献奖”等各种奖项,还连续两届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大出风头,古海一甚至与世界银行副行长、APEC经济委员会主席、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韩国金融委员会副主席等人同台演讲,不能不让投资者眼前一亮。
第三步则是由“孔子国际”上海代表处的“复利顾问”采用网站电话回访、理财博览会等方式招揽客户,再炮制一个虚假网站,营造巨额业绩欺骗投资人。
有些眼光敏锐的投资人识破了古海一的骗局。例如一位金先生事后告诉检察官:“2009年时,我接触过这家公司。当时公司除章玲玲外,还有六七名投资顾问,却都不是真正懂金融投资的人,容易被他们夫妇洗脑”,“在投资顾问嘴里,古海一被描述成在香港办公、满世界跑的投资专家,其实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虹桥路的家里……”
然而,更多的人却是被他们描绘的美好前景冲昏头脑,轻信了这一骗局。据警方查证,自2007年2月至案发,“孔子国际”先后与全国30个地区的共计800余名投资人签订合同,认购恒顺环球复利产品,发行基金份额1.2亿余元,实际募集资金1.3亿余元。之后,由于疏于经营,资金分散,最终,有8000多万的钱款无法赎回,受害者达700余人。
嫌疑人落网后仍不悔罪
到案后,古海一仍不悔罪。
在看守所里,当黄浦区检察院的承办检察官在提审中问到“恒顺基金的投资人可以获取什么利益”时,古海一突然变得情绪激动,提高声音强调说:“首先我要说明,没有什么‘投资人’,我们香港‘孔子’做的不是投资项目,而是复利项目。我们的‘复利人’没有权利了解资金的去向,如果他们要问所谓的投资项目,他们就应该退出。”古海一还声称:“我们做的不是投资项目,而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就是一部‘论语完胜世界性危机’。你们如果抓我,迟早是要后悔的!”甚至以检察官不懂复利为由,要求其回避。
对古海一的狡辩,黄浦检察院金融监察科的检察官分析指出:“孔子国际”在大谈复利思维的时候,却在做着一件和复利相悖的事情——分红。有证据表明,“恒顺复利1号”曾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中,分红8次,其他产品也有年度分红次数规定。按照金融常识,频繁分红自然会影响复利的增长,古海一等人其实是利用新收到的投资款来给前期投资者分红。”
而且,古海一明知香港孔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个人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公开发售基金份额的业务,还以全球投资、复利增长为投资主题,公开招揽不特定投资人认购孔子国际恒顺环球产品,再将募集资金用于证券、期货、外汇等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操作、分红和公司支出,造成大额投资亏损,涉嫌非法经营罪。经黄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古海一、章玲玲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三年,被没收财产人民币500万元和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检察机关助力构筑“防火墙”
为什么一个骗子公司能借正规平台招摇撞骗?为什么一些受害者将钱交给骗子投资后,甚至不关心其投资去向,只满足于定期拿到分红,或被虚假网站上虚构的投资业绩蒙得团团转?
黄浦区检察院是全市首批设立专门部门办理金融、知识产权案件的基层检察机关,金融犯罪案件检察科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放开和公众金融投资需求的增长,非正规金融投资领域的犯罪案件数上升明显,一些犯罪分子以私募基金、境外上市和境外黄金期货交易为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惑,扰乱国家正常经济金融秩序,损害群众。
黄浦检察院发布《金融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投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以致社会资金供需矛盾扩大。股市的动荡、楼市的限购、期货等金融投资的高门槛和高风险,使得一些犯罪分子以各种承诺高额回报为诱饵的非法集资、境外金融投资等非法经营犯罪,有了一定的滋生条件和空间,这是诱发非正规金融投资领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吸引更多的投资人,犯罪分子往往紧跟金融市场热点而兴风作案。当国内公司出现海外上市潮时,即通过销售所谓“海外上市公司”原始股以牟取暴利;当证券市场为牛市时,又推出销售所谓“海外基金”,或进行“炒股理财”等非法证券咨询活动;当国家放宽外汇管制、放开黄金交易时,则趁机招揽社会公众参与境外非法黄金期货、外汇保证金交易等活动;当近年出现私募股权基金热时,又以私募股权基金名义实施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
检察官指出,一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社会公众对于新型金融规则、金融创新产品的不了解、不掌握以及金融市场的监管漏洞来实施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各类金融犯罪。因此,建议建立网络警示公告和查询系统,严格金融投资广告审查制度,加强对金融中介机构和组织的清理整顿,并完善金融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文中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