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家庭画廊”
家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可以是超越这种需求的一种存在,它不单纯是一套房子,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梦想照进现实的体现。就像老舍先生的家,将中国文人的古风与雅趣体现到了极致。老舍夫妇收藏颇丰,时常会把这些藏品挂于家中,还继承了传统文人的雅集形式,不仅定期更换,更邀请好友共同赏玩,所以得到了“老舍画廊”的雅称。
泰安路别墅的主人王先生同样觉得家应该是有历史感、文化底蕴和几代人的爱构成的房子,艺术品恰恰能满足了这一需求。通过考察,王先生最终邀请敬华艺术空间来为之实现。
王先生所拥有的是一处砖混结构的花园住宅,暗红色的屋瓦,水泥拉毛黄色的外墙,大门上方两边以及窗台用红砖做了些简单的图案装饰。这里曾是老上海的顶级住宅区,原为大陆银行建造,当年多为金融界上层人士使用,但更重要的是走入其中鲜有人知的“内涵”。
走进泰安路别墅的一楼大厅,就会被墙上的一幅幅名家作品所吸引,宛如走入了一座高雅的艺术殿堂,每一幅画作都彰显出主人不俗的品位。而这些作品都是由沪上最大画廊,位于铜仁路92号的敬华艺术空间为主人精心配置的。
“让居住兼顾人文体验”是敬华艺术空间诸多艺术品服务中的一项,敬华专门配备了艺术总监率领的专业团队,对客户提出的家居、别墅、办公室等场所的布置和装饰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艺术品装饰设计、场景效果图展示、书画题材内容定制等。敬华艺术顾问团队为王先生度身定制了多套方案,并对每一幅作品都做了精细的解析。主人对挂在家中的几十幅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不仅满足了个人的艺术欣赏,这样一个“家庭画廊”,邀三、五好友一同品字赏画岂不更加风雅?
所以,如果家里空间较大,只有奢华的硬装已然落伍,不妨考虑像王先生一样,专门辟出一块地方作为自己的“艺术空间”,展示一些书画艺术作品,和朋友、家人品品茶、看看画、聊聊天,自有一番别样的情志。
在墙上挂什么?从年画到真迹
当然,大多数人的家既不是豪宅,也不是很大,所以小小的软性装饰品,往往更能体现主人的审美情趣、个人品味。随着社会的进步,墙面上悬挂的装饰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建国以前墙上挂的多是大头娃娃的木刻年画,50到70年代家家户户都挂着宣传画,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明星、风景挂历独领风骚,走入新世纪,大量的欧洲名画的高仿印刷品让各大宾馆和家庭趋之若鹜……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年画、宣传画、挂历、高仿品到有情感共鸣艺术品的墙面装饰,一路走来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书画作为一门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门类,以其独特的色彩渲染和线条勾勒,在当下依然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只要搭配合理,即使房间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都能体现出个性化的品位,人人家里都可以成为“豪宅”。
虽然现实生活中,张大千、齐白石等的名家大作的价格都已是天文数字,让人只可远观。但如果因而去选择复制品,甚至价格并不便宜的高仿画作,倒不妨考虑下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家真迹。
这些画家们以自己纯熟的笔法、丰富的艺术情感和个人体验创作出的作品,远不是复制品和仿制品所能比拟的,复制品不仅笔墨、意蕴相去甚远,连纸张、装裱都差了一大截,在艺术欣赏价值上大打折扣,也没有收藏价值,更降低了主人的层次。自古流传“盛世收藏”,对于那些对文化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人来说,只要在经济条件和现实基础允许的情况下,谁都愿意买真迹。
像是海上画派中江寒汀、张大壮、刘旦宅等传统名家,或是已被当代书画市场认可的汪观清、汤兆基、成立、王守中等中坚力量,亦或是汤哲明这样学术涵养、传统功力深厚的中青年书画家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品位”并不是某一类价格高不可攀房子的代名词,更多的是一种感受,一种愉悦。艺术品能为给居住者带来的愉悦和平和,是奢侈品所不能替代的。奢侈品也许能满足你的虚荣心,却无法如艺术品那般带给你文化的熏陶和气质的提升。更何况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收藏价值。
你是否也有些心动?那么就不要错过这春日烂漫,不妨去像敬华艺术空间这样的地方逛逛,没准会遇上喜欢的艺术品,让它为你的家增添一抹亮色,为你的生活带去美的享受和财富增值的乐趣,即便没有看中也不要紧,看看美好的东西,提升一下艺术欣赏水平,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