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度近视,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戴着厚厚的“酒瓶底”眼镜,行走在大街上、地铁里、公交车上。仰望天空犹如井底之蛙。天空的白云都因厚厚的镜片有所变形。“四眼”、“低头一族”的绰号伴随在耳边始终游荡。眼科专家蔡劲锋主任医师表示,现代社会不再以镜片厚度论学识,个人形象和高质量的生活体验却因小小的镜片所隔离,如何拥有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不再让周围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自己成为每一位高度近视者的夙愿。然而医学科技发展不断在进步,高精尖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成了各位近视患者的烦恼。蔡劲锋提醒,无论哪种手术方法,术前全面仔细的检查、手术中医生娴熟的技巧、术后及时的处理和随访是获得安全良好的效果必要前提条件。
虽然戴隐形眼镜在外观上可以去掉“厚厚的啤酒瓶”,但是因为隐形眼镜和空气、泪液接触,导致角膜缺氧,所以需要每天戴上取下,需要清洗,仍然不是很方便。蔡劲锋指出,最关键的是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很容易感染导致角膜不能符合日后激光手术要求,从而失去彻底摘镜的机会。
由于近视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诸多不便。而某些特殊职业,则对视力有更为严格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轻人已不再满足于仅仅依靠隐形眼镜来解决屈光不正的问题,“摘掉眼镜,恢复清晰视力”是很多人的梦想。
据介绍,激光近视矫正术运用高精激光设备,通过改变角膜的弯曲度,改变光线的聚焦,从而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激光近视治疗设备逐年更新换代,手术方式也由最初的准分子激光到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再到现在的全飞秒激光。尤为当代的全飞秒激光,真正做到了“3分钟手术,一步解决视力矫正”。此种手术方式对于大多数度数不是很高,角膜厚度正常的近视眼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蔡劲锋表示,现在很多学生高考、当兵、报考公务员等对视力有一定要求,可以选择这一手术。但是对近视度数特别高或者角膜厚度薄的病人,激光手术并不适合,因为不能完全矫正,还要残留低度的近视,或者角膜太薄,激光后角膜更薄了,有一定风险。
难道高度近视或角膜厚度较薄的人群就没有机会摆脱“酒瓶底”了吗?蔡劲锋对此解释说,10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患者,在国外一般都会选择人工晶体植入术,它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要大大优于激光手术。首先,术前医生要对病人的眼睛进行全面的检查,确认是否适合这一手术,并根据每个人的眼睛参数(如大小、度数等等)来定制镜片,手术时医生将镜片植入眼内,切口很快愈合,手术时间也短,一般10~15分钟左右。“简单地说就是将隐形眼镜‘装’进眼睛里。”那么这样和戴隐形眼镜又有何区别呢?蔡劲锋表示,这有本质上的区别。他说道,隐形眼镜是戴在眼球表面和空气泪液接触,所以每天必须取下来清洗。并且要定期更换新镜片,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将人工晶体植入到眼球里面,植入后与外界完全隔绝,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取出来。这一手术最大的特点是近视矫正度数的范围广(最高可矫正2000度),术后恢复快(第二天即可恢复),几乎没有不适感。此外,肉眼是无法看出晶体,视力马上就可恢复,晶体在眼内的位置也非常稳定,术后参加运动都不会受影响,并且视力稳定,不会回退。“当然这对手术的要求也就更高了。现如今ICL晶体又有最新升级版V4c,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更稳定。可谓是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的首选。”
[专家简介]
蔡劲锋
主任医师、眼专科首席屈光专家、国内首批飞秒手术医生、《国际眼科杂志》特邀编委、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屈光手术学会专家、中国首批Visian ICL V4c认证手术医生。
擅长: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对个体化切削、多焦切削、双面切削、老视治疗、EPI-LASIK、波前相差等 准分子手术新领域有所研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