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遍社区
据主办这次展演活动的市文广局统计,全市民营院团已超过120多个,其中六成以上十分活跃,演出轨迹遍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本市和外地大剧场,还有的已经走出国门,走向海外。
活动承办方演出行业协会透露,此次展演先后有50余台(个)剧(节)目申报参与,几乎每一个作品都是今年新创的。经多次遴选,共有18台(个)剧目和节目入围,其中包括大型剧目8台、小戏及综合节目10个。持续一个多月的展演出期间,这些演出将在十余个剧场和演出场所公演。
拓展新样式
这此展演,品种相当丰富,不仅有交响乐、民乐、音乐剧、杂技、相声、说唱、话剧、沪剧等常见样式,还有“魔术音乐剧”“京歌剧”“环境戏剧”等新品类。
由“魔女”严荷芝领衔的虹影魔术团,不满足于魔术节目机关的创新,还尝试了魔术与音乐剧的“嫁接”——魔术音乐剧,将上演《三毛归来》。严荷芝表示,魔术纳入音乐剧后,更有情节性和可看性,并希望以此扩大观众群。
“虹影”是唯一的民营魔术团,“艳萍”则是唯一的民营京剧团,他们以“京歌剧”《爱之约》参演。为尝试新样式,他们不断增加成本,还未开演已投资70余万元,他们觉得只要市场喜欢、百姓接受就是好事。环境戏剧《青年客栈》抓住当下年轻人“想去看世界”的心理,将剧场布置成客栈的模样,并注重互动,在创智环境剧场里上演,也颇有吸引力。
开拓新市场
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分析说,与有着创作任务和传承使命的国有大型院团不同,民营院团的最大经济命脉掌握在观众手里。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拓展受众面就成为他们最主要的课题。加之,民营院团船小好掉头,能随时根据社会新话题进行探索与创新。
因此,民营院团拓展市场的最直接手段就是文艺样式的创新。样式创新,就有可能吸引更多观众。其次,当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文艺节目样式、场次的需求与日俱增,市民文化节的举办、“文化菜篮子”东方配送系统的升级转型,让百姓有了更多自主权,对文艺样式的需求也更高。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