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今年的春季花展,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几大特点:综合花展和特色花展交相辉映,国际化元素初露端倪,东南西北各具特色,公园联办成为流行趋势。
国际元素初次助阵
上海植物园的“2015上海(国际)花展”,无疑是春季花展中最大的亮点。连续举办了8年的上海花展,在第9个年头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纳入了不少国际元素。开幕当天,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等的知名园艺机构就举办了园艺高峰论坛。园内还专门辟出区域,展示国外设计师打造的美丽庭院。
此外,韩国山野草、波兰铁线莲等外来精品花草以及中国台湾热带兰也成为花展上最具人气的景点。不少游客说,足不出“沪”就能看到各种精品,就是来国际花展的意义所在。
植物园表示,有此尝试,来年花展或将继续探索“国际化”之路,以“切尔西花展”“费城花展”等百年花展品牌为目标,打造上海本土的国际花展品牌。
东南西北各具特色
除了上海(国际)花展和共青森林公园的“都市百花展”是综合性的花展外,今年各大公园继续寻找适合园内地形、土壤的花卉,形成了“东有杜鹃,西有月季,南有梅花,北有樱花”的特色花展格局。
比如,位于浦东外环隧道东侧的滨江森林公园,依据园内地势打造了一大片专门种植杜鹃的山谷,仿造野外自然的环境,形成“杜鹃漫山遍野”的景观,杜鹃展开幕至今已吸引近4万客流。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花费十多年时间,造就2000亩国内最大梅园,每年梅花节吸引数十万游客“寻梅”。而松江辰山植物园除了已形成品牌效应的“兰展”之外,又于去年改造了月季岛,今年月季展首度惊艳亮相,每天都有1万多游客前往。宝山顾村公园的樱花也是全市闻名,樱花节客流屡创新高。
一区一特色,一园一特色。特色花展打破了游客“逛一家公园等于逛百家公园”的观念,提升各自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多园联办就近赏花
羊年春季花展,也探索了一条几个公园联办花展之路。“一主两副、一主多副”的格局,方便市民就近赏花,有效分散客流,也提升了郊区公园的关注度。
比如上海梅花节,海湾森林公园作为主会场,莘庄公园和世纪公园为副会场,家住奉贤、闵行、浦东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梅花。再如,每年樱花烂漫时,顾村公园周边交通总是被挤得瘫痪,而今年绿化市容部门首次推出8家公园联办,世纪公园、华夏公园、闵行体育公园、鲁迅公园、共青森林公园和奉贤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等的樱花特色也展现在市民面前。还有杜鹃花展,今年首次尝试滨江、方塔园、醉白池公园三园联办,互换展品、取长补短,游客可沿着浦江追寻杜鹃踪迹。
除了分散客流外,因各家公园所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不同,造成花期也各不相同,赏花持续时间更长。比如,奉贤海湾的梅花就比市区的梅花谢得更晚,市区梅花一夜落尽后,不少爱花人还专程前往奉贤,捕捉梅花最后一抹倩影。
本报记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