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论坛/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与世界各国伙伴关系解读
赵干城
赵干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 赵干城

  4月20-21日,中国国家元首在相隔9年后再次访问有着最紧密关系的邻国巴基斯坦,发表的联合声明除了中国公众已经耳熟能详的中巴友好合作,以及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代表的“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推进等等,双方还决定将两国关系的性质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这个说法引起了公众的兴趣和关注。那么,中国的“伙伴国”分成多少种?他们究竟有什么区别?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1 

  伙伴关系种类繁多

  体现中国全球战略

  问:伙伴关系的提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何演变并不断丰富的?目前到底分成几种?

  答:中国与有关国家将彼此关系定义为伙伴,特别是战略伙伴或战略关系,始于1996年与俄罗斯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嗣后有较长的停顿,直至新世纪后,和东盟(2003年10月9日)与欧盟(2003年10月30日)分别在中国与两大地区组织的峰会上确定了双方的战略关系,此后首先有一批主要欧洲国家跟进,包括英法德意等,在东盟方面,也同样有若干国家跟进,但在时间上比较滞后,例如上述主要欧洲国家在2004年前后都与中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而东盟中最早与中国建立这种关系的越南是在2008年,之后柬老泰缅马印尼等都是迟至2010年以后才建立类似关系,反映了确立战略关系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根据中国的外交文件,目前中国与各国建立的战略性关系可分为7大类,非战略性的伙伴关系可分为7大类,前者有49个国家,而且还在发展,后者有20来个,前者是主要的,其中既有巴俄德等单个为一类别的,亦有构成较大群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2个,以及战略伙伴关系(无全面修饰)16个;后者则有全面、友好、合作等区别,甚至有友好无合作(牙买加)的伙伴,因双方并无实质性合作,相距亦遥远,但关系挺友好的。与美日的关系性质比较特别,前者是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后者是战略互惠关系(2006年)。这些伙伴关系的形成体现了中国的全球战略的塑造力度与相应的构筑框架,已然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

  伙伴定义各各不同

  反映双方关系现状

  问:区分不同的伙伴关系,主要依据是什么?有何战略考量?

  答:区分不同的伙伴关系主要还是根据她们与中国的双边关系的实质内容,这不但涉及这些内容的具体指涉,而且也与双方如何看这些内容有关。毋庸讳言,在定义这些关系的性质时,外交上的考量也占有蛮重要的成分,因此难免也会出现一些名不副实的战略合作伙伴,甚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但并不能由此引申出这些定义是错误的,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定义也不妨被视为是愿景的体现。

  例如10年前中国与印度决定将两国关系定义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从中印关系的现实来看,10年前所描述的定义应当被视为一种愿景,正是在这个愿景的引导下,双方的关系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是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的。中国与越南2008年商定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亦可做如是观。

  虽然存在上述变量,不过在整体上中国与众多国家所建立的各种战略性和非战略性伙伴关系都是根据双方关系的现实并经过仔细的磋商后所决定的,所用的定义和措辞都反映了双方关系的状况。尽管从非专业的角度,一般民众可能很难体会其中的细微差别,当然一定要在定量上区分恐怕也不容易。但从战略上考量,对这些战略关系进行分类,其实也就是对伙伴进行定性。

  伙伴就是朋友,中国与众多国家建立伙伴合作关系,正是对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最好解释,而这些朋友的密切与合作程度却因各种条件不同而不同,这正是国际政治现实的反映。

  3

  对外结伴但不结盟

  伙伴关系新型格局

  问:伙伴合作与结盟有何根本不同?

  答:不结盟是中国奉行的根本外交方针。自从中国在冷战高潮时脱离苏联领导的东方集团后就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的核心就是不与任何国家结盟,即不参加任何特定的国家集团。

  新世纪以来,中国陆续与众多国家建立战略性和非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所谓“结伴不结盟”的对外关系,构成一种新的外交格局,从中也可以观察到中国打造的全球战略的一些特点。首先是中国虽然不结盟,但在中国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合作共赢来塑造中国所需的和平国际环境是中国全球战略的最大挑战,同盟体系固然有助于盟主的战略目标,但也是造成全球体系裂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结伴不失为一种有创新意义的路径,通过此,中国已与很多国家建立了伙伴网络,成为寻求共同利益的平台。

  其次,结盟通常意味着盟主对其盟国承担军事安全上的义务,这在冷战时期曾经是国际体系的主要结构,造成了大量的军事对峙和冲突,结伴则避免了因结盟而承担的义务,对发生的矛盾冲突各国都按照自身的利益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制定相关政策,这可能给和平创造更多的机会。虽然理论上目前还无法证明伙伴体系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但冷战遗留下来的同盟体系在今天的世界上不利于和平与稳定却已日益明显。

  此外,中国努力实践的和平与发展道路确实也不需要通过结盟来实现。从一般规律来看,结盟通常与争霸联系在一起,当年美苏争霸就是通过各自的同盟体系来进行的,但这根本不是中国的发展方针。通过结伴,中国寻求与他国共同发展,这在丝绸之路战略的推行中得到体现,正如李克强总理最近所说,中国的发展并不是要挑战和颠覆现行体系,结伴就是这种政策的具体体现。

  4

  中俄定位战略协作

  凸显双方关系独特

  问:中俄关系为何要称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仅此一家?而中德关系又被称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这与全面战略伙伴有何区别?

  答:中俄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拉开了冷战后中国与相关国家建立战略性关系的序幕,2011年,双方同意加上全面一词,反映了中俄关系近年来在各个层面都取得的重要进展。当前中俄关系被誉为两国关系历史上最好阶段,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涵义。

  有些论者认为双方将关系定义为协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协作表明双方不仅要发展两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而且也要发展军事安全关系。不过笔者认为这种解读有点过度,在中文的语义中,协作并不具有超过合作的特别重要意义,应当说两者在语义上基本是相等的。但与俄罗斯的关系使用了这个词后,就没有再使用于其他国家的关系上,这说明双方对两国关系的独特性有较高的认同,需要做这个区别。中俄是邻国,又同为新兴大国,在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中有着较高的利益汇合点。这些汇合点是观察中俄关系的逻辑切入,并可用以解释为何双方要赋予两国关系的性质以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下去。

  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性质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在战略伙伴中,全方位这个修饰词是2014年以后才首次使用在与德国的关系上,而且迄今还没有用到其他国家,说明中德双方对两国关系有较高的期待,全方位意味着双方要在更多的领域发展两国关系。

  5

  中巴关系为“全天候”

  全新诠释高度成熟

  问:为什么中巴关系要称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答:在中国对外战略关系中首次使用“全天候”这个有着强烈诠释意义的词定义两国的战略关系,比较中国之前描述与巴关系时通常使用的“全天候友谊与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新的定义将两者合并,显然又进了一步。

  有论者猜测,这可能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最高级”定义,不过也有论者认为中俄在2011年确立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是“最高级”。中国官方自然从未明确过哪个是“最高级”,或者是否有最高级也很难说,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后或者也可能出现新的诠释,但中巴的这个宣示显示了中巴“铁哥们”关系在政治上和战略上的高度成熟。

  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风雨60多年,经历了各种考验,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两国都互相支持,冷战时期固然有所谓地缘政治的考量因素,由于中印高度敌对,巴似乎是一个制约印度的战略因素,但冷战结束后南亚地区的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南亚政策自然也与时俱进,维护该地区的可持续稳定与持久和平成为中国的战略目标,上述地缘政治因素即使仍有,也已经急剧下降,但中巴关系并未因此而改变,相互支持的方针在两国都是深入人心,这种现象在国际关系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也是我们称之为“全天候”的主要根据。

  再者,“全天候”恐怕还有一层意思是在新的条件下两国关系的发展将充实进新的内容。这与当前进入“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行有密切关系,巴是该战略发展路径上的一个重要支点,中巴经济走廊亦已被列入该战略的重大项目,这显然是对中巴关系的有力充实,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全天候”的实质意义。

  6

  丝绸战略与亚投行

  中国伙伴作用巨大

  问:各种各样的战略伙伴关系,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亚投行建设有何积极意义?

  答:中国大力推进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与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日益扩大的全球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一带一路”战略推出后,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协商后,进入了全面推广的阶段。根据研判,“一带一路”战略最终将在全球范围涉及超过60个国家,而目前与中国建立各种伙伴关系的国家则接近70个,尽管两者并不完全契合,但大部分是吻合的,显示从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致力于建设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是未雨绸缪之举。此外,伙伴关系的建立都落实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民间等各个层面上的合作,这和“一带一路”战略旨在落实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息息相关的。亚投行的建立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众多伙伴国在新的金融投资领域里展开深层次的合作。而仔细审视赞同亚投行的国家,几乎都是中国的伙伴国,这应当说不是偶然的,同理,美日这两个态度暧昧犹疑的大国均非中国的伙伴国,这恐怕也非偶然。对中国外交而言,当然是百尺竿头,尚需更加“有所作为”。

  中国的伙伴关系国

  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巴基斯坦

  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

  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越南、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意大利、秘鲁、马来西亚、西班牙、丹麦、南非、葡萄牙、印度尼西亚、墨西哥、英国、蒙古、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法国、阿尔及利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希腊、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

  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德国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韩国、印度、斯里兰卡、阿富汗

  战略伙伴关系: 土库曼斯坦、尼日利亚、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尔兰、波兰、乌克兰、塞尔维亚、安哥拉、智利、阿联酋、卡塔尔、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

  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比利时

  更加紧密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孟加拉国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克罗地亚、尼泊尔、罗马尼亚、荷兰、东帝汶、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刚果(布)、马尔代夫、赤道几内亚

  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匈牙利、塞内加尔

  友好伙伴关系: 牙买加

  重要合作伙伴关系: 斐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安提瓜和巴布达

  传统合作伙伴关系:阿尔巴尼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上海花城
   第A24版:辰山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25版:上海花城/上海植物园
   第A26版: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民生上海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专版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中国与世界各国伙伴关系解读
新民晚报论坛/新民环球B02中国与世界各国伙伴关系解读 2015-04-30 2 2015年04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