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看护费太贵了!游说组织“关注美国儿童看护”指出,有31个州的儿童看护费超过州内大学学费。
这一问题已成社会危机,总统奥巴马表示要把它置于国家经济优先地位予以解决,因为这关乎每一个人。
陷入“全输”困境
芝加哥的瓦妮莎·史密斯是一名职业律师,经营一间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同时也是一名单身妈妈。女儿米夏埃拉下午3点放学,而她一天的工作还没结束。“把工作带回家?想都别想。”
这话道出了许多职业女性的苦衷,要既不耽误工作又请得起儿童看护,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它反映了美国儿童看护体制的真实现状:贵得离谱,缺乏规范。
在美国,生育孩子是能使生活水平跌至贫困线以下的最大风险之一。低收入家庭平均40%收入用于孩子看护,相对富裕的夫妻则通常会用光一人的收入。
“关注美国儿童看护”组织2013年报告称,2个孩子的日托费,全美有50个州超过平均房租,有20个州超过房屋抵押费。
与此同时,儿童看护却是美国收入最低的职业之一。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儿童看护年平均收入仅为2万美元左右。
“父母和教师均濒于崩溃。”“妈妈雄起”组织负责人克里斯汀·芬克拜因说,“父母无法承受更高费用,教师无法接受更低收入。”
“在儿童看护问题上,自由市场经济一败涂地。”伊利诺伊州“儿童行动”组织负责人塞西·尼曼说。
全天看护中心的利润率很低,员工工资虽然微薄,却是看护中心最大的开销。于是,许多业主竭力削减员工,并减少食物和设备开支。然而,即便是工资最微薄、设施最简陋的看护中心,对很多父母来说依然太贵。
“我们处于‘全输’困境中。”“家庭价值和工作社团”负责人艾伦·布拉沃说。
看护现状混乱
美国儿童看护体制主要针对低收入家庭,联邦政府为各州划定儿童看护补贴额度,具体实施怎样的资助政策由各州自行制定,于是造成了复杂混乱的儿童看护现状。
收入是否超过看护补贴线,对一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以伊利诺伊州为例,一个三口之家——通常是一个单亲父母加两个孩子,年收入在3.66万美元看护补贴线以下,每年只需向全日制看护中心缴纳3200美元。同一个家庭,若年收入3.8万美元,就拿不到看护补贴,看护费猛增至1.23万美元。而事实上,绝大多数美国家庭无法获得看护补贴。
美国现有两套看护体系。一套根据“早期儿童教育”政策制定,以儿童福利为指引,主要针对低收入家庭,旨在增强体质、促进成长,为上小学作好准备。
另一套专注于日间看护,方便家长脱身工作。这套体系虽然有基本的安全规定,但对孩子的福利大为忽略,有些州的家庭看护中心甚至不需要经营许可证。
“为什么不能制定两全其美的政策,既保证优质儿童看护,又让父母安心就业?”密苏里大学教授萨拉·盖布尔说,“因为我们仍纠结于一个观念:当了母亲还要不要工作?”
过去几十年来,女性就业人数不断攀升。美国人口普查局数字显示,2012年,孩子年龄在18岁以下的母亲中,有71%加入了就业大军,而1974年这一数字为47%;孩子年龄在3岁以下的母亲中,有60%选择就业。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报告说,40%女性是家庭中唯一或主要的供养人。
公众对此意见分歧。皮尤报告显示,60%美国人认为,父母中最好有一人专注于家庭。同时也有62%美国人表示,夫妻俩都有工作且共同照看孩子,比丈夫工作、妻子顾家来得更好,但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很难。
已非妇女问题
还有其他反对加大儿童看护力度的声音。一些保守派智库认为,增加补贴只会提高日托看护的价码,并迫使父母做出可能不利于家庭的安排。另一些论调说,在日间看护中心时间过长不利于孩子成长。
即便支持加大儿童看护力度的人也表示,要让现状根本改善,政府必须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允许数月甚至一年的带薪看护假、实行按收入比例支付的看护费制度、普及学前教育等。
乔治敦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威廉·戈姆利说,雇主在敦促各级政府认真对待儿童看护和早期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工人还是雇主,都仰仗儿童看护服务,而且得付得起。一个分心的工人是效率低下的工人,一个请假的工人是效率低下的工人,一个因照顾孩子请假而愧疚的工人是效率低下的工人。”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1月国情咨文中特别提到这一问题。他说:“是时候结束视儿童看护为次要问题或妇女问题的现状了,是时候将它置于全国经济优先地位了,它关乎我们所有人。”
社区互助解围
当社会各阶层还在为这一议题大打口水仗时,老百姓已经等不及了。
芝加哥的尼基·里克斯在建筑公司工作,两年前生下女儿。“我一直在想,要是有一个地方,让我能一边看孩子,一边进行电话会议、处理项目事务,那该多好!”可是,芝加哥有40多家共同工作空间,没有一家提供儿童看护服务。
于是,她和本地共同工作空间及室内游乐空间合作,创办了“碰撞共同工作空间”:父母们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利用WiFi办公,孩子们则在隔壁的游戏室玩耍。
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约里·阿加特自从参加了社区一个互助项目后,再也不担心每天放学后女儿没人照看了。社区里的32家住户达成协议,轮流接各家孩子放学。这种家庭互助式社区项目最早出现在丹麦,如今全美有超过100个类似社区。
“我们社区里从来没有正规的儿童看护机构。”阿加特说,“现在这个互助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便捷。”
她记得有一次,一个邻居因工作脱不了身,他12岁的女儿便到她家吃晚饭。更多时候,是邻居们在帮助照看她的孩子。她相信,这种社区互助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养育子女的负担。
在芝加哥,莫妮卡·拉斯基参与筹建了一个邻里幼儿看护合作社,社员通过帮助照料邻居家的孩子换取点数,当自己的孩子需要邻居帮忙照料时,就可使用相应的点数。
6年前当女儿5岁时,拉斯基和丈夫加入合作社。“找到这样的资源让我感觉好极了,生完孩子后仍然有自己的生活。” 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