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六次规划土地会议“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城市发展转型”的要求,上海已进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增长,创新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将成为资源紧约束条件下上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
目前,上海部分建成区存在城市能级不高、活力不足、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仍有较大缺口、城市慢行系统便利化程度不高、城市风貌保护不够等问题。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介绍道,为此,市规土局经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形成了《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更新办法”)。
更新办法所称的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上海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改善的建设活动 ,重点包括:
■ 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活力,促进创新发展;
■ 强化社区服务,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增加公共开放空间,促进市民交往;
■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绿色建筑和生态街区建设;
■ 完善慢行系统,方便市民生活和出行;塑造城市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风貌,改善城市景观;
■ 改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安全,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以及市政府认定的需进行改善的其他情形。
■ 更新办法还鼓励在城市更新中采用绿色、低碳、智能技术,对建筑“第五立面”的生态化、景观化以及其他有益于增加公共价值的改造利用。
目前,上海部分区县已经开始进行更新试点,通过城市更新提升了地区的功能。徐家汇正在进行的西亚宾馆改造,在酒店转变为办公楼宇的时候,更新方案将底层架空,增加了公共空间和停车位等设施;闸北区的铁路上海站北广场附近有个规划,通过城市更新增加了9000平方米公共绿地以及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徐家汇教堂广场、档案馆通过更新后,计划将增加地区广场的开放空间,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此外,通过城市更新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比如,在静安区“东斯文里”,制定更新规划时,认定了一批原来没有考虑到的历史保护性建筑。
此外,各个区也在探索与自身相结合的更新实施机制,如曹家渡是三区交界地,三个区建立了曹家渡企业联合会,共同推进城市更新建设;徐汇区在尝试建立风貌区与更新地块和其他地区项目库的联动;静安区成立了区城市更新投资基金,把区属企业的开发优势、社会资本的资金优势、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优势以及专业代理机构的招商运营管理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推动城市更新的开展。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