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S-B项目始于2011年。根据美国空军的要求,LRS-B项目以现有航空技术为基础,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研制出一款适应2025年之后战争环境的新型战略轰炸机。按最初的计划,LRS-B将在2025年左右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总共计划生产80~100架,用来取代现役的B-52H和B-1B轰炸机。这也就是说,即便美国空军能在今年夏天确定负责研制LRS-B的承包商,LRS-B的研制和试飞也需要在短短10年内完成,并进入批量生产。
作为美国空军的高度机密项目,外界对LRS-B的具体性能要求和规格参数无从知晓。目前仅知道LRS-B是一款有人驾驶、双发、高亚音速隐身轰炸机,满载作战半径3200千米(无空中加油),最大载荷13吨左右,配装2台尺寸与F-135涡扇发动机(F-35战斗机的动力装置)相近的动力装置。此外,美国国会研究处的一名分析家格特勒在2014年撰写的一份简报中指出,目前LRS-B项目的预算安排看上去更像一个生产计划,而不是一个研发计划,这意味着LRS-B项目已经进行了许多技术发展和测试工作。
在气动布局方面,美国空军更倾向于采用无尾飞翼式布局——即整个机体都是翼面,其优点是内部空间大,能装载更多燃油;同时,低阻力和高升阻比有利于提高航程,结合低油耗的涡扇发动机,理论上可以保证较大的航程。此外,无尾飞翼式布局也拥有较强的隐身能力。
在隐身能力方面,无尾飞翼式布局采用高度一体化翼身融合结构,中央到外翼的曲线逐步变薄,机体上的突出结构较少。通过内置弹舱、优化进气道和尾喷口等措施,降低LRS-B的全向雷达反射面积。除了雷达隐身,LRS-B还通过遮蔽式尾喷口、涂覆伪装色等措施提高红外隐身及声隐身能力。考虑到飞行器隐身技术一直在进步,LRS-B的隐身能力应强于B-2A轰炸机。
在态势感知能力方向,LRS-B将配备比B-2A隐身轰炸机更先进的探测设备和电子战系统。利用分布式孔径系统(包括有源射频和无源光电系统),LRS-B可以迅速完成对空中和地面目标的探测,并可以实施大范围电子探测和侦察。依靠隐身性能更好的数据链,LRS-B可以迅速接收命令,改变任务规划,攻击新的目标,并将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发给上级和其他作战单元。
在机载武器方面,新型精确制导炸弹、新型隐身空射巡航导弹及未来可能装备的高超音速武器都会是LRS-B的机载武器。有信息显示,LRS-B还可以携带LRASM-A远程反舰导弹等反舰武器。
尽管美国国防部长和空军都指出LRS-B是高优先级项目,但该项目还需在国会争夺预算,其“对手”包括“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替换艇项目等。因此,LRS-B能否争取到足够预算犹未可知。 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