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访“上海之春”新人奖获得者张金茹
~~~——访“上海之春”新人奖获得者张金茹
~~~——访“上海之春”新人奖获得者张金茹
~~~——访“上海之春”新人奖获得者张金茹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切从“什么都不对”开始
——访“上海之春”新人奖获得者张金茹
朱光
■张金茹昨晚在演奏中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去年在“上海之春”开幕式上亮相并获得优秀新表演人奖的90后小提琴手张金茹,昨晚在上音贺绿汀音乐厅再度举行个人独奏音乐会。这个看上去还像初中生的女孩在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表示:“一切都是从什么都不对开始的。”

  拉琴因为胆子小

  张金茹的父亲爱捣鼓各类乐器。她的哥哥选择了弹钢琴后,母亲问4岁半的张金茹,想弹钢琴还是拉小提琴?胆小的张金茹选择了小提琴,因为学拉小提琴是上大课,可以躲在人堆里。张金茹回忆说。通常,让幼小的孩子坚持学乐器都需要父母的“专制”。张金茹能“坚持”拉小提琴,也是因为胆小。“我不敢说我不想拉,就怕让父母伤心,觉得不能让多年的努力就这样付诸东流。”

  9岁时,她从安徽考入上音附小时,便觉得“什么都不对”了。因为一进来老师就告诉她:“你以前学的方法都不对”。“白天被老师骂,回家被妈妈骂”,让她跌入了学琴的低谷,“高一时我才慢慢发现自己是爱音乐的,生活离不开小提琴了。”

  得奖因为放得开

  如果一定要找转折点,那应该是2011年15岁之际——一举夺得第8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唯一的金奖开始。成为年龄最小的金奖得主后,她得到了当年评委余隆的赏识。渐渐的,她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国际大赛的领奖台上——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勋菲尔德第一届国际弦乐比赛第二名及中国作品演奏奖等。

  张金茹十分感谢去年逝世的恩师郑石生教授,“是他发掘了我独奏的潜力。”起先,她依然想“混在人堆里”:“我本来只想与伙伴们一起参加四重奏的比赛,但是郑老师总是鼓励我参加独奏比赛。参加选拔赛时我还是最后一名,后来大概因为我没怎么多想,特别放得开,反而发挥得更好吧!”

  昨晚,她还是不太适应“成为主角”:“我只想穿着黑色的服装上台,穿裤子,不穿裙子,顶多摘掉眼镜。我应该以朴素的样子上台。”

  张金茹还是个大一新生,同时拥有上音和德国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的“双重学籍”。从她拉琴时显露出的超年龄的成熟以及对细节跌宕起伏的处理,就可以感觉到,由音符形成的气场,正围绕着她。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不屈的上海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热点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教育风采
   第B10版:校园巡礼/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热点
   第B12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随意曲解“抱怨” 故意捏造“暧昧”
高晓松宣布:退出综艺圈
“安缦法云”室内设计师去世
一切从“什么都不对”开始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9一切从“什么都不对”开始 2015-05-06 2 2015年05月0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