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阅兵式之一,俄罗斯胜利日红场阅兵一直是西方情报部门的关注重点,同时也备受各国媒体的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阅兵式上往往会有许多最新武器装备首次亮相,从而使阅兵式成为评估俄罗斯军事实力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受阅装备的种类和规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克里姆林宫主政者对军事建设方向的思路和导向。
“亚尔斯”洲际导弹
“亚尔斯”是俄罗斯最先进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导弹长23米,直径约2米,发射重量47吨,战斗部1.2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射程1.05万公里。
“亚尔斯”的突防能力强,导弹上升段(助推段)能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拔地而起,中段飞行速度高达16-21马赫,使它能在最短的时间通过最易被拦截的区段。同时,导弹上安装的数十台辅助发动机使导弹具备多次机动变轨能力,加之末段飞行的多弹头分导技术,足以“突破美军当前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由于综合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图像匹配制导系统,使“亚尔斯”的打击精度颇高,如果采用井式发射的话,它的命中精度高达50米级,它的控制系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高强度防护技术,可有效规避电磁干扰,自主修正弹道,使导弹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安全稳定性。
“大舰队”主战坦克
今年的“胜利日”阅兵上,俄陆军机械化方队里将出现最新研制的“大舰队”主战坦克的身影。其实,按照俄国防部的定义,“大舰队”是指一系列基于相同基础平台构建的“重型通用履带车族”,其中的主战坦克型号为T-14。根据开发商乌拉尔机械车辆厂的说法,他们今后将以这个平台为基础设计包括坦克、装甲抢修车、步兵战车和装甲突击运兵车在内的30余种车辆。
据俄罗斯《军火库》杂志报道,T-14坦克战斗全重接近50吨,装备最新设计的2A82型滑膛炮(口径125毫米),射程可达5000米。与德国豹2A6坦克装备的120毫米坦克炮相比,2A82型滑膛炮的炮管长度缩短了60厘米,但炮口动能却提高了70%。T-14只需3名乘员(车长、炮长和驾驶员)即可正常操作,车载燃料和弹药都存放在专门的隔舱内,与乘员完全分离。依靠数字化作战系统,T-14行进间开火也能取得良好的命中率。
值得一提的是,T-14坦克首次采用名为“阿富汗石”的综合主动防御系统,可在20米左右的距离内拦截的敌方发射的反坦克弹药。
“库尔干人-25”战车
与T-14主战坦克联袂出现的是“库尔干人-25”重型步兵战车,它其实就是在T-14“大舰队”坦克底盘为基础设计的步兵战车。
据报道,“库尔干人-25”特别加强了顶部防护和反地雷能力,其整车重量达到了惊人的25吨。车体采用新型装甲钢焊接而成。这种钢材不仅防护能力更强,而且可以在极端严寒条件下保持性能稳定。
“库尔干人-25”战车需要3名车组乘员,并可搭载6至7名步兵。车顶安装无人电动炮塔,配备7.62毫米口径PKT机枪1挺,备弹2000发;30毫米口径2A42机炮1门,备弹500发;以及4枚“短号”反坦克导弹(分为2组)。这些武器均有较大的射击仰角,非常适合城镇作战。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T-14坦克还是“库尔干人-25”,它们目前仍处于部队试装阶段。如果一切顺利,它们应在明年年底进行国家测试,之后,才能开始量产和列装。
“台风-K”轮式装甲车
在众多参加阅兵式的装甲车辆中,“方头方脑”的“台风-K”轮式装甲车外形并不出众,不过它却是俄军工部门专门针对中低烈度冲突(如反恐行动)设计的主力装备。
“台风-K”的设计充分参考了俄军在车臣、南奥塞梯等地作战所获得的经验教训,针对现役后勤卡车、轮式装甲车不能有效抵御大威力地雷或简易爆炸装置的弱点而设计。该车重约21吨,以6轮驱动的卡马兹-63968卡车为底盘,公路最高速度100千米/小时,一次加油最大行驶里程1200千米。驾驶舱可容纳3名车组乘员,后部载员舱既可搭载士兵,也可迅速改装为货舱,最多运载3吨物资。由于车辆外形四四方方,且没有外置武器,该车被戏称为“乌龟”(暗喻该车的样式类似古罗马军团为抵御敌人攻击所排列的“盾牌乌龟”方阵)。
在防护方面,“台风-K”以防弹钢板作为基础结构,外挂复合装甲,车体主要部分则采用了集成式陶瓷装甲、新型防雷保护装置(包括驾驶员和兵员的防雷座椅)、能抵挡大口径轻武器射击的车窗玻璃,以及号称“世界最好合金钢”的特殊装甲钢。据称,该车的驾驶室和载员舱的装甲可全方位抵御14.5毫米口径穿甲弹,车轮或车辆底部可承受爆炸当量不超过8千米TNT的地雷袭击。按照北约标准来看,“台风-K”的底部防爆等级几乎与英国研制的RG-31防雷车相当,但“台风-K”可搭载更多士兵且乘坐更舒适。
“多棱堡-P”岸舰导弹系统
作为地广人稀且海岸线漫长的国家,俄罗斯既需要强大的远洋海军实力,又需要大量机动灵活、威力巨大的岸舰导弹武器对海岸线上的关键峡湾和无人离岛进行保护。
目前,俄海军岸防部队装备了新型“多棱堡-P”陆路机动岸舰导弹系统,以营为标准作战单位。每个营下辖9个导弹连,每个导弹连装备3辆K340P SPU发射车、1-2辆K380P MBU战斗控制车、1辆MOBD战备任务车和3辆K342P TZM供弹车。每辆K340P SPU发射车携带2个TPS运载/发射管(也有3管、6管联装的规格),车内有指挥员、发射操作员及驾驶员,他们在配有空调的驾驶室中坐成一排。
TPS发射管内装填P-800“缟玛瑙”反舰导弹,它也是俄罗斯第一种陆、海、空三栖反舰导弹,弹体长约8.6米,弹径670毫米,弹翼采用折叠设计,导弹发射重量3000千克,最大射程约300千米。
公开信息显示,P-800导弹有两种基本作战模式——低空模式和高低空混合模式。在低空模式下,导弹飞行高度维持在10-15米,导弹飞行速度680米/秒,最大射程为120千米。在高低空混合模式下,导弹飞行速度780米/秒(高度15000米),最大射程接近300千米。
由于弹体上涂有雷达吸波材料,并具有2.8马赫的高速,P-800导弹能穿越敌方防空系统的拦截。
“伊斯坎德尔-M”近程导弹
“伊斯坎德尔-M”近程地对地攻击导弹是俄陆军最先进的战役战术打击兵器,它以马其顿帝国开创者亚历山大的阿拉伯语译音“伊斯坎德尔”命名。
该型导弹弹体长约7.2米,弹径0.95米,采用单级固体燃料火箭,车载机动发射,发射重量3.8吨,战斗部重480千克,有效射程50-480千米。在制导系统方面,导弹综合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和末段图像制导方式,打击精度令人吃惊。在2008年攻击格鲁吉亚哥里城军事基地的作战中,俄军发射的“伊斯坎德尔-M”的着弹点距离目标仅1米左右。由于导弹弹体的雷达反射截面较小,且飞行过程中可进行多次机动变轨,最大过载高达20-30G,有很强的突防能力。
“伊斯坎德尔-M”近程导弹可携带集束子母弹、高爆弹、侵彻钻地弹、温压弹等多种弹头,按照俄军的说法,“伊斯坎德尔-M”的威力是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的2-3倍。
针对美国在俄罗斯周边部署反导系统,将反导作战重点转移到弹道导弹最脆弱的上升段,以便将俄罗斯“亚尔斯”、“白杨-M”等洲际导弹摧毁在发射场上空,俄军推出“导弹长短配”的新打法——将“伊斯坎德尔-M”等战术导弹靠前部署,直指美国反导基地,一旦需要,可以先用近程战术导弹清除“近在咫尺的眼中钉”,为战略导弹扫除障碍。
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
按照俄空军总司令邦达列夫上将的说法,苏-34战斗轰炸机是俄空军将优先装备的重点机型,预计采购数量可能超过200架。在此次红场阅兵中,苏-34自然不会缺席。
苏-34最大起飞重量达35吨,机体上有12处外挂点,最多可挂载8吨武器,可配备多种精确打击弹药,如R-27、R-73、R-77等空空导弹;Kh-59ME、Kh-31A/P、Kh-29T/TE/L、Kh-41/3M80等空对面导弹;KAB系列激光制导炸弹等。此外,苏-34还配备1门GSh-301型30毫米口径航炮,备弹150发。
值得一提的是,苏-34的扁平机首内装有1部X波段B-004多模态数字化相控阵雷达,可探测空中、地面、水面等多种目标,还可对75-150千米范围内的地形进行测绘。依靠地形匹配系统、红外线扫瞄及追踪系统、主动式电子防护系统的帮助,苏-34能穿梭在敌军的防空火力网中,执行精确轰炸任务。
苏-34的气动力设计良好,搭配大容量内置燃料箱,配合AL-31FM改进型发动机,再加上空中加油装置,使其作战半径达到中程轰炸机等级。俄空军曾在2010年进行苏-34和苏-24M的航程对比测试,从欧洲基地飞行6000千米抵达远东基地,苏-24M经过3次空中加油,苏-34只进行了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