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说,纪念活动是为了反思战争中的最大罪行之一——几百万苏联红军在德国战俘营中死亡,或是病死,或是饿死,或是被杀。
国家元首到战俘营旧址纪念二战,这在德国前所未有,领导人公开高调承认二战中苏军遭受德军迫害这一事实并进行谢罪,在德国更属首次,为德国反思战争罪行又扫除了一个历史盲区。
“森讷第326号战俘营”旧址如今绿树掩映,青草如茵,纳粹德国在这里曾经关押战俘超过31万人,其中包括约30万苏联红军官兵。当地修建的战俘营纪念公墓里安葬了约6.5万名遇难苏军战俘,分成36列墓碑。
高克一手搀扶战俘营幸存者、93岁高龄的列夫·法兰克福,一手搀扶战俘营遇难家属代表亚历山大·巴萨诺夫,神情凝重地缓步走向矗立于公墓内的苏军战俘遇难者纪念碑。
高克说:“他们在绝望中得想方设法生存,他们被强迫劳动,被拖垮、挨饿,大多数人未能幸存。”
高克为在场的人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二战中被德军俘虏的530万苏联红军超过一半遇害,而西方盟军战俘却只有约3%的人遇难。这是为什么?
高克说,纳粹政权在东线发动战争从一开始就是意识形态之战,灭绝之战。而纳椊国防军则心甘情愿地执行命令。几百万战俘在德军手中死亡,这是二战期间德国犯下的最大罪行之一。
高克强调,迫害和残杀犹太人、吉普赛人、残疾人以及被纳粹视为“劣等”的东欧各民族都是出于同样的纳粹意识形态根源,即所谓强者才能有权决定别人的命运和别人的生存价值。“更可怕的是,寻常的民众一下子就能被这种意识形态毒害,成为迫害行径的帮凶,甚至成为虐待狂和杀人犯。”
高克指出,出于种种原因,苏军战俘的悲惨命运以前在德国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我们不仅要运用头脑,更重要的是要敞开内心和灵魂,去接受那些本不愿接受的事实。”
二战结束70载,德国战后对历史的反思,尽管艰难曲折,但一直在进步、深入,德国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德国媒体普遍认为,这次纪念活动为德国历史反思再次立起了“标杆”。 沈忠浩 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