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重点区域和重大活动多,城市管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如何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打造城市管理最过硬地区?上周,黄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揭牌,标志着黄浦区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启动。
今后,黄浦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职能将从单一市容市貌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街面治安延伸,伴随这一改变,不仅是城管、街道、公安等相关机构合作运行方式的调整,从问题发现、派单到处理的“三个转变”,更将为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带来显著变化——
发现 从被动到主动
黄浦城管执法将从被动发现转向主动发现。管理时段由白天8小时向24小时全天候延伸,管理区域上从注重景观区域和主要道路向居民区延伸,这一转变在试运行阶段已有体现。
今年1月上旬,南京东路街道和南京东路派出所在消防安全检查中发现浙江中路70号存在新建违法建筑200余平方米,立即报告区拆违办。区拆违办会同城管执法大队、区公安消防支队、区房管局、区规土局、南京东路街道、南京东路派出所、区民宗委等部门“联勤联动”,当事人最终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了存在严重消防隐患的违法建筑。可见,管理重心向街道下移,强化日常管理检查力度,对城市管理问题“应发现、尽发现”,一些包括安全隐患在内的管理问题就能及时发现、有效控制。
派单 从“漫游”到“速递”
以往,影响城市管理效率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中间环节多,问题上报主管部门“漫游”时间长。今后,黄浦城管行政执法要减少中间环节,优化流程,大大压缩派单路途时间,不仅要速度快,任务指向也更加明确。
比如,夏季即将来临,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寿宁路油烟、餐厨垃圾清扫不及时、灯箱广告破损等本来属于三个职能部门的问题,现在由豫园街道牵头协调指挥,召集各部门召开协调会,统一部署、统一行动,集中开展联勤联动综合整治。
处理 从不作为到勤作为
以往,面对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管理部门难免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今后,城市管理从“不作为”向“勤作为”转变,行政执法要 “眼快手勤”,反复抓,抓反复。
今年,黄浦区已建立了媒体曝光、处置、反馈微信群,对媒体上曝光的各类问题予以及时发布,明确处置责任分工,及时反馈处置结果,并就复杂案例开展讨论,提高城市管理的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