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是奥斯卡最佳导演奥利弗·斯通和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彼得·库茨尼克联手打造的图书。本书基于最新解密文件,带领读者进入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尘封历史。“二战”中,是谁彻底打败了德国?
“是苏联红军给了德军致命性的打击”
尽管民众希望在欧洲开辟新的战场,但美英的盟军部队却继续向北非挺进。被背弃的苏联红军顽强地挺了过来,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双方各投入了逾百万的部队。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元帅指挥的德国军团正在向高加索地区挺进,那里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朱可夫元帅指挥的苏军,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防御。持续半年的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战争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双方的伤亡都在75万以上,平民的死亡也超过了4万人。经历了惨重失败的德军不得不从东部战线全面撤退。希特勒收到第6集团军9.1万人被俘,其中包括23个将军的战报后大为吃惊,痛惜道:“东部战线看来是无法取胜了。”
1943年1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面,这时整个战场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苏联红军已经进入反攻并向西移动阶段。罗斯福起初是用给予苏联军事援助和及时开辟第二战场的办法来抵制苏联的领土要求。后来美英为了削弱苏联的实力,一直按兵不动。更为糟糕的是,罗斯福和丘吉尔决定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再一次推迟第二战场的开辟,也使得他们失去了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苏联红军继续推进,但代价也十分惨重。1943年11月,斯大林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集会上发表演说,庆祝苏联转危为安,并由防御转入反攻。斯大林痛斥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径,并且发誓要对德国侵略者进行复仇:“在德国的占领区,德军屠杀了成千上万的苏联人。这些法西斯恶魔,如同中世纪野蛮的匈奴人,他们占领我们的土地,烧毁我们的村镇,还破坏我们的工厂和文化场馆。我们的人民誓死都不会忘记德国鬼子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1943年12月,美国总统和苏联元首在德黑兰会面。1942年3月,罗斯福曾对丘吉尔说:“比起你的外交官和我的政府官员来,我以个人的名义出发更容易驯服斯大林。斯大林很讨厌你们的那群官员,看起来他更喜欢我,所以我希望他能将这种好感一直保持下去。”
为了让丘吉尔也参加会议,罗斯福答应斯大林将在苏联大使馆内举行会议。罗斯福事先就已在私下表示支持将寇松线作为波兰的东部边境线。虽然有了示意,但罗斯福仍发现在会议开始的前3天,斯大林的脸一直是铁青色的。罗斯福开始担心会议会不会如他所愿,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于是,他决定用更平易的方式和斯大林交换意见,并施展出各种幽默机智的办法来建立宽松融洽的个人友谊,这就是罗斯福外交的显著特征。他曾经向劳工部长弗朗西斯·珀金斯说过这样的话:
我想了一个通宵,决定要赌一把了。我发现当我和丘吉尔操着同一种苏联人听不懂的语言在会议桌上交谈的时候,苏联人的表情不对了。那天早上在去往会场的路上,我追上丘吉尔,跟他简短地说了一句:“温斯顿,我希望你不要为我在会上的举动生气。”丘吉尔拿着他的雪茄嘟哝起来,这时我已经三步并作两步地进入了会场。
我开始和斯大林窃窃私语。我依然还是重复过去的老话,但是语气友好,带着推心置腹的意味,最后苏联代表团的人都洗耳倾听起来,但他们依然没有笑容。然后,我就抬着手做私语状(当然是要经过翻译),向斯大林说:“丘吉尔今天不太对头,脾气太坏。”斯大林的眼睛里出现一丝笑意,然后我继续说。
只要大家一坐下来,我就开始拿丘吉尔开玩笑,说他保守,是个典型的英国佬,说他一天到晚叼个雪茄,说他的种种小毛病。这招看来是管用了。丘吉尔被激得脸红脖子粗,紧锁眉头。他越是阴沉,斯大林就越是高兴。最终斯大林开怀大笑,我也亲切地称他为“乔大叔”。他前天还认为我是个生瓜蛋子,现在他大笑着过来跟我握手。从那时起,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起来,他也不时地掷出几句很有意思的话。坚冰打破了,我们开始像兄弟一般畅谈起来。
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英国承诺在1944年春天开辟已经拖了很久的第二战场。斯大林也答应在结束欧洲战事后对日本宣战。罗斯福应允了苏联一直想得到的在东欧的领土要求,并提醒斯大林审慎从事,以免惹恼世界舆论。他还要求苏联在波罗的海诸国实行全民公决,但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罗斯福表示他可以允许苏联自由地主导这些国家的未来。罗斯福在会议即将结束时还鼓励说,他与斯大林之间建立的信任关系将有助于缓和苏联高层迫切的要求,并保证让斯大林掌控在东欧进行的自由选举,以便能够产生亲苏联的政府。
1944年1月,苏联红军挺进波兰。这个时候,美国战争部长史汀生和国务卿赫尔也在谋划波兰的未来。赫尔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不诉诸武力”的原则。史汀生说:“我认为我们必须考虑其他更现实的因素,比如说那些可能会刺激苏联的地方。一是苏联挽救整场战争;二是在1914年之前苏联控制着包括华沙在内的整个波兰,并像德国那样深入波兰腹地,但苏联一直没有要求获取这些土地的主导权。”
苏联很快就在波兰的城市卢布林建立了一个亲苏政府,并驱逐了在伦敦的流亡政府的代表。红军在攻入波兰之后,又陆续攻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当美英两国指责苏联,称他们之前只同意苏联对这些国家实施象征性占领的时候,斯大林针锋相对地回应说,苏联得到的信息也只是美英象征性占领意大利而已。
1944年6月6日,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漫长等待之后,开辟第二战场的战斗终于打响了。逾10万盟军部队和3万辆运输车在法国诺曼底登陆。9000个盟军战士在诺曼底牺牲。同时,苏联也在不惜一切代价夺取中欧。柏林东西部受到了盟军的双向夹击,胜利已经指日可待。
美英在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在欧洲战场上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几乎还是只有苏联。那时,与苏联红军交火的德军不下200个师,而美英盟军面临的德军仅有10多个师。丘吉尔不得不承认,“是苏联红军给了德军致命性的打击”。德军在东部战线损失了600多万人,而在西部战线和地中海地区的损失则只有约100万。
(摘自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躁动的帝国:不为人知的美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