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的农民缘何会给习总书记写信,村党支部书记胡加仁说,由于村里按照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科学论断后,将靠山吃山变成养山富山,进而走出了一条“绿富美”的新路子,村民们过上了睡在梦中都会笑醒的好日子。
当年开矿污染环境
余村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小山村,全村区域面积虽有4.86平方公里,但毛竹山有6000多亩,农田面积只有580亩,在当时靠山吃山的思想支配下,村里炸山开石矿,建水泥厂,村里一年的纯收入有100多万元,最高时达到200多万元,这在当时可不得了,但炸山开矿建厂让村里有钱的同时,也让村民深受其害,因为矿上爆炸的飞石经常从天而降,砸坏过村民的房屋,也砸死、砸伤过村民,水泥厂的粉尘如同大雾一般,洗净外晒的衣服变成了泥衣,绿水青山被糟踏得不成样子,村里明知其害,但又找不到发家致富的门路,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开矿做水泥。
美丽环境成摇钱树
村民们永远不会忘记,2005年8月15日下午三点多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在安吉调研法治浙江建设时来到余村,高瞻远瞩地指出:“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要学会放弃,要知道选择,发展有多种多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村民们在信中说,“听了您这些话后,如同屋顶上打了个响雷,使我们猛然醒悟。”于是村里决定走养山用山的道路,重新编制了规划,把全村划分成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和田园观光区三个区块,建设美丽乡村。多年的努力下,昔日的余村彻底变了样,优美的环境又回来了,村里千年的银杏树和百岁的娃娃鱼成了游客争相观赏的亮点。说来也怪,美丽环境变成了摇钱树,昔日寂静的山村变成闹市一样,游客到,山货俏,“农家乐”应运而生,吃、住、玩一条龙服务,与此同时,村民们大做竹子文章,一支竹子现在村里变成了能吃(竹笋)、能喝(竹饮料)、能穿(竹纤维做成衣被毛巾)、能出口(竹制品和竹工艺品),竹子长在山上还是景,城里人来到一眼望不到边的竹海里游玩总是舍不得走,竹子埋在土里也是金,村民们一年四季都卖笋,早园笋、春笋、鞭笋、冬笋,村民的腰包也由此赚得鼓鼓的。
每逢佳节倍思恩
村民们在信中说:“过去村里有个万元户那是不得了,现在村里‘千万富翁’也有不少!”自从把靠山吃山变成养山用山以后,不仅使石矿复绿,而且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翻了三番多,达到27677元,现在全村280户中有小轿车192辆,另有58户村民乡下有一套别墅,城里有一幢洋房。
村民富了,村里也富了,建起了文化礼堂,文化大舞台、灯光球场,每到夜晚,通往各家各户的路灯灯火通明。过去村民想也不敢想能外出旅游,现在村民们都时兴去旅游,有的村民不仅游遍了国内各知名景区,还跑到外国去旅游。
回头看看十年来的变化,村民们真切的感到,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账一世穷!如果没有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去指引,村民们觉得就过不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每逢佳节倍思恩!今年正好是习总书记首次在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十周年,村民们决定写信向习总书记报喜。近日,村里收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的回信,信中说;“胡加仁等53位村民写给习总书记的信收到。得知近十年来,余村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变靠山吃山为养山用山,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乡亲们也因此过上了幸福的日子,我们为村里的可喜变化感到由衷高兴。相信只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党支部的领导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余村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村民们接到回信后个个奔走相告。
通讯员 陈毛应 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