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遗传、用眼过度等因素,在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许多专家都表示十分担忧。不仅因为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子屏幕,导致用眼过度,同时由于高度近视的可遗传性,增加了下一代的近视几率。著名眼科专家肖耀廷指出,许多中老年近视患者一直都在模糊的世界里过日子。近视、老花、散光并存让他们觉得总是无法同时看清近处和远处的事物。不仅如此,高度近视还会合并许多致盲性眼病,例如白内障、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让中老年患者视力雪上加霜。他指出,中老年人群想要摆脱近视并非不可能,只要选对方法,可在祛除白内障的同时摆脱迷蒙的世界。
新民健康推出眼科免费专家咨询号
即日起,新民健康工作室特别推出“免费送专家咨询号”活动,本期将分别送出30名眼底病专家肖耀廷主任医师咨询号与30名眼底病专家宋蓓雯主任医师咨询号,有需求的读者可拨打新民健康工作室热线 021-62476396(10:00-17:00),或发送短信“专家+姓名+联系方式”至18917328756报名参与。
ICL、激光向中老年 “关上大门”
肖主任指出,时下治疗近视的方法有很多种,得到广泛应用的有激光、晶体置换术以及眼内镜(ICL)。众多方式中,该如何选择呢?
肖主任指出,各种手段治疗近视都存在各自的适用范围。拿激光治疗近视来说,通常在术前都要经过多项专业检查以确定患者双眼是否合适做激光治疗。激光主要针对角膜厚度适中的患者。因此,50岁以上的超高度近视及角膜过薄的人并不宜做激光手术。他解释道,激光手术的实质是在角膜上削切一个凹镜来实现近视的矫正。激光对角膜削切的厚度与近视度数相关。患者度数越高,需削切的厚度就越厚。而人眼角膜正常的厚度需要用于抵抗眼内压力,一旦削切过多的话,很容易导致抗压力下降。长此以往,角膜前突并出现急进性的近视增加,很可能需要做角膜移植术,甚至会有失明的危险。因此,超高度近视及角膜过薄患者的屈光治疗一直是眼科界的一大难题。
目前超高度近视的新方案——眼内镜植入术(ICL)已得到了较高关注。ICL是一种可取出式的柔软晶状体透镜,比头发的直径还要薄。肖主任指出,ICL治疗近视的原理是将透镜放置在虹膜和晶状体之间,用以矫正患者屈光问题。因而特别适合近视度数高及角膜过薄的患者。不需要切削眼角膜,也不会伤害到眼内的重要组织。但肖耀廷提醒,ICL同样更适用于年轻人。其手术的最佳年龄为21—45岁。他解释说,45岁开始,白内障、眼底病患病率升高。患者如果接受了ICL治疗后不久后罹患了白内障,就需要通过手术先将ICL透镜摘除,再实施晶状体的置换。对患者来说,无疑是对双眼的二次创伤。
IOL让双眼“换”然一新
肖耀廷主任说,提及白内障是因为白内障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是中老年患者治疗近视的好方法。人工晶体植入术(IOL),是指摘除自身晶状体后植入新的人工晶体。他指出,白内障患者因晶状体浑浊而视物不清。普遍采用的治疗方式是:通过超声乳化仪乳化浑浊的晶状体并将其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体,达到白内障的治疗目的。而人工晶状体同时也具备了矫正屈光的功能。
肖耀廷说,人工晶状体是目前矫正屈光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在解剖上和光学上取代了原来的晶状体,构成了一个近似正常的系统,尤其是它替换了可能出现的浑浊导致的白内障的晶状体,患者术后不用再担心会罹患白内障。同时,术后可迅速恢复视力,易建立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
肖主任指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方式和白内障的手术存在着一致性,可同时达到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300度以下的散光,是中老年近视患者理想的选择。因此,对那些即便是患有早期白内障的患者也可进行晶状体的置换,从而降低屈光度,提高视觉质量。
高度近视患者常与致盲眼疾相伴
肖耀廷主任表示,高度近视患者常常与致盲眼疾相伴,最为多见的有: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且近视度数越高,这些眼疾的发生率也越高。另外,一些高度近视患者到中老年后,往往容易出现黄斑出血、黄斑裂孔、黄斑劈裂,甚至视网膜脱离,从而导致失明。肖主任提醒,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也不能只顾治疗近视,应定期前往专科医院检查潜在的眼部问题。
专家简介
肖耀廷
主任医师,擅长从事眼科临床工作30多年,对眼科常见病罕见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视网膜脱落、玻璃体切除术、眼底黄斑类各种复杂病症诊疗和手术。
宋蓓雯
副主任医师,擅长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各种出血性、缺血性及增殖性眼底疾病的检查、诊断及激光治疗;多种眼外伤的临床救治;玻璃体/视网膜黄斑类疾病的诊疗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