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照相探源
孙延生
  孙延生

  现在,当你“咔嚓”一声很轻易地拍下照片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这件事成为可能的现实之前,需要几百年,上万次的实验。其实照相不是某一人所发明创造的。他究竟如何发展到今天这样完善的程度的,下面讲的就是照相发展的简要历史。

  11世纪到16世纪,人们有了“摄像暗盒”。这便使得人可以在纸上显示图像,能够用手勾勒出这种图像的轮廓,以给出自然景色的准确图形,但这不是真正的“照相”。

  1568年,丹尼罗·巴巴罗在摄像暗盒上装了一块透镜和开了个大小可变的口以加强图像。1802年托马斯·韦奇伍德和汉弗莱·大卫爵士通过接触印刷记录了包括纸上的黑色轮廓像和印刷图像。然而,他们却没有获得持久的图像。

  1816年,约瑟夫·丹皮西利用一块显微镜的镜片和一只珠宝盒子造了一只原始的照相机,这种照相机能够产生负像。1835年,威廉·塔尔博特第一个将负像变到正像,他就是第一个获得永久图像的人。

  1839年,路易斯·达盖尔莱发现了达盖尔银版过程,这是在一块银版上记录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地的人们做出了越来越多的改进。许多因为技术性太强,在这里无法讨论。但是正如你所看到的,照相技术的发展实实在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到了1888年,一种盒式照相机终于投入了市场,这种照相机是伊斯特曼平版和胶片公司生产的,用的是柯达系统。这种照相机的出售以前已经装有足够的胶片,可摄100次之多。图像的直径是2.5英寸。曝光完后,照相和胶片送回到罗彻斯特,在那里取出胶片并进行冲洗,照相机在装上胶片送回给顾客。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年都拍摄数以百万计的照片,这种非常大众化的照片技术的始祖大概就是这种盒式相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0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1版:好吃周刊
   第B12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4版: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公园座椅私人捐赠
孩子们的智慧脚印
照相探源
竹帘·百叶帘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书,并非摆设品
都市男女
今宵灯谜
余东老街漫步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照相探源 2015-05-14 2 2015年05月14日 星期四